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4年,据西双版纳州农业部门统计:
无性系茶园18.86万亩,占总面积的25.1%;
古茶园8.51万亩,占总面积的9.71%;
有机茶园:面积2.74万亩,占总面积的3.12%;
绿色食品茶3.22万亩,占总面积的3.67%;
无公害茶园51.53万亩,占总面积的58.8%。
采摘面积77.23万亩,占总面积的88.12%。
干毛茶产量4.46万吨。
另据云南省农业厅茶叶处统计,2014年全省茶园面积595万亩,采摘面积538万亩,干茶总产量33.5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达11.4万吨,也就意味着西双版纳州的普洱茶产量约占全省普洱茶产量的一半,考虑到实际情况是勐海县几乎集中了普洱茶品牌的名优茶企业,可以预估是,实际上版纳州的比重要高很多。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已经十分畅销普洱茶。
香港是一个贸易港,码头多,码头工人扛包累了,喝一大碗普洱茶解渴、解乏、排湿。
民国时期开过茶庄的马泽如先生曾经回忆:“江城一带产茶,但以易武所产较好,这一带的茶制好后,存放几年味道更浓更香,甚至有存放到十年以上的。出口行销香港、越南的,大多是这种陈茶。因为一方面经泡,泡过数开仍然有色有香;另一方面又极易解渴,且有散热作用;所以香港一般工人和中产阶级很喜欢喝这种茶。”(《回族商人经商回忆录》)
当然,并不仅仅是如此,时间长,运距长,形成普洱茶的自然后熟现象,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青饼性寒,熟饼性温,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明白。
这也说明了普洱茶在潮湿地区流行之因。
然而,昆明产区则不同。
当然,正是由于昆明气候异常干燥,无需排湿,喝生茶,大抵无事。同时,长期喝滇青茶的习惯,对胃的刺激性来说,也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
喝茶,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现象,更是一个生理现象,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的一个体现。
人可以拿自己的身体来试验,却无法改变气候这个大环境。
青饼成为普洱茶的过程还很漫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