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茶行业存在这个现象,茶农做“古树茶”,茶商销售“古树茶”,消费者喝“古树茶”。古树普洱茶整体品质优于小树茶,这已广为人知,然而,在普洱茶原产地三大主产区,小树茶的产量远远高于古树茶的产量,这已是广为人知的。那么,如此之多的小树茶去哪儿了呢?小编为你揭秘行业内幕,探知古树茶商业背后鲜为人知的真相。
直观上茶树越高越粗,越会给人以树龄更老的感觉,进而会产生品质更优的联想。事实上茶农采摘鲜叶时,会根据既往经验采摘口感较佳的植株,而品质不佳的则会弃采。经常被采摘的植株发育难免受到影响,而弃采植株得以将其吸收的全部养分用于“快高长大”。经年累月下来,树干直径、树冠宽幅和茶树高度都会产生显著差异。部分被弃采的“傻大个”,在古树茶资讯混乱的今时今日,还被赋予了“茶王树”的封号……
2、树龄越高茶品品质越好?
与此前提及的“茶树越高越粗,树龄越老”一样,都是源自商家的想当然概念。据多年以来的制茶经验总结,原料阶段对于茶品品质影响最大的诸多因素中,权重最高的实际上是生态而非树龄。若进行茶质对比,生态环境优异的小树茶,其茶质会比生态环境恶化的古树茶为优。这也是石老师多年以来坚持对原料生产进行亲力亲为参与之缘起。
5、黄片是古树茶?
此类黄片因过于粗老,叶片中的活性物质几已损失殆尽。因内含物质较少,口感平直带甜,反而成为少数商家的“法宝”。因茶树生理特性,其集聚的氟与重金属含量会远超嫩叶与青壮叶,不适合虚寒体质与病症使用,更不建议长时间炖煮。
真正有多年制茶经验的人都会了解,普洱茶茶树树龄越老,发芽时间越晚,部分产区的古树茶最早会在三月中下旬有少量发芽,真正稳定的量产多集中于每年4月的中旬,并因天气的变化会有小幅的波动,而饼茶的上市又要有一定的滞后期。故而早在每年二、三月份就出现的批量“古树”“春茶”“纯料”,甚至是压制完毕正式上市的通货,其可靠性就值得商榷了——毕竟此时只有树龄小的台地茶才有量产供应。
7、“芽孢”古树茶?
8、只有古树茶才能有“马蹄口”么?
“马蹄口”是坊间许多茶商经常用来向消费者力证其销售茶品是“古树茶”、“春茶”的凭据。但在实践中,我们在生态茶和夏茶中都可以发现马蹄口。实际上马蹄口的产生是因为“撕扯”的采摘手法。这种手法会给茶树带来不可逆的破坏,茶树上凡是被撕扯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发芽,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茶树死亡。
决定茶品品质的,应该是其内质而非马蹄口之类的皮相。对于爱茶之人而言,理应抵制此种以“马蹄口”当做卖点的荒唐商业手段。
云南不同茶区,包括各山头村寨,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态环境与特点。普洱古树茶都是群体种有性繁殖茶树,可以说古树茶没有任何两颗茶树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与品质特点。云南古树茶手工制作过程也使得完全相同的鲜叶原料可能会被制作成不同品质和风格的茶品。
对于品饮者而言,他接收到的茶品讯息是来自于茶种、茶区、制程、仓储等多重因素交杂作用后的复合品。希望通过品饮就能从中独提取出单一的山头村寨的信息,只能是痴人说梦。
茶叶中部分内含物质,如儿茶素、叶绿素、胡萝卜素等,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劣变,光线中的紫外线的破坏力尤为强大。茶叶经光线照射会产生波伏来(酮类异化物),使得茶品具有独特的“太阳味”,又称日光臭,茶质亦会因此受损。因此日光直接暴晒干燥绝非制作优质茶品的应有工序,遑论优质古树茶。
普洱茶干燥工序中,晒干和烘干对于茶品品质形成并无根本差异,关键点还是在于干燥温度的控制。直接日晒除了温度,还有紫外线破坏茶质的问题。烘干干燥,通过控制温度(甚至低于阳光直接照射产生的温度)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破坏茶叶中的活性物质,显然比无法控制的直接日晒干燥更为适合制作优质古树茶品。
13、市面上号称三四十年的古树纯料是否靠谱?
首先在这些所谓“陈年古树纯料”生产的年代,私人制茶(精制)是被严格禁止的,对于当时经济价值不高的普洱茶而言,茶农实在无需担此风险。另外,在计划经济时代至1985年何仕华先生与骆少君女士证明古树茶安全无毒之前,古树茶是被认为可能有毒而禁止采购的。后来虽被证明无毒,但因条索品相不若台地茶好看,依旧乏人问津。
到了2001年,笔者品饮“99易昌”,2000年首批“绿大树”等古树茶品,发现古树茶较同期的台地小树茶茶品转化速度快、口感厚实、韵底深沉。遂于网络上(台湾“茶巅话茶”)开始公开推荐古树茶将成为未来普洱茶市场的主流。古树茶方才因其茶质优异回到公众视野。因此在此之后所有标称古树茶的茶品之真伪尚需具体辨别,而所谓“三十年老班章古树纯料”“四十年陈茶农自藏古树茶”则无需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
笔者在制茶中发现,一些生态环境非常优秀地区的小树茶,其品质几乎与古树茶不分轩轾;而部分地面植被遭受破坏,或是茶树被过度人工干预的区块所产古树茶,往往会味道寡淡。有了品质优秀的鲜叶,还离不开精良的工艺制程、独到的拼配技艺,方才能成就优质茶品。好茶,必然是多个优秀环节的综合作用,树龄,仅仅是必要非充分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