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绝大多数是脂溶物,即农药是不溶于水的,如果农药超标我们是可以直接看出来的,而不会溶于茶汤当中,因此,拿茶叶固化物的超标来讲中国茶叶的农残超标,显然是不科学的。”中国工程院茶界唯一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陈宗懋说。
中国茶可以放心喝
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涉及茶叶的问题也不断爆出。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成为茶叶行业当前所面临的突出性问题。有人认为喝茶就是喝农药,对茶叶的安全性充满了疑惑和担忧。那么,国内茶叶的安全性又如何呢?
陈宗懋认为,对于包括茶叶在内的大部分农产品来说,防治病虫害就离不开农药。但是,农药残留与农药残留超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键在于残留量”。2012年一个环保组织曾经发布过一条检测报告,称多个知名品牌的茶叶都被查出有农药残留,引发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但实际上对比国家标准,这些茶叶的残留量都大大低于国标,是完全合格的。“有的消费者一听到有农药残留,立马就觉得这茶不能喝了,这是非常错误的,茶叶农残客观存在,只要符合标准可放心饮用。”
首先是中国人的喝茶方式和国外是大不一样的,中国人喝茶是泡饮法,也就是说,中国人是把茶叶拿来泡水喝,喝的是茶水,而不是像日本人那样,把茶叶研成碎末吃掉,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我们去检测农残,那么一定是去检测茶汤里面浸出的成分,是否农残超标,如果泡出的茶汤农药残留超标,我们可以认为是农残超标,事实上,我们只是听说茶叶农残超标,还从来没有听说谁喝茶喝到中毒进医院或要人命的事件发生。
那么,我国现在怎么检测茶叶农残是否超标的呢?就是把茶叶研磨成粉,去检测茶叶的固化物是否超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极易检出超标的,因为在整个茶园管理的过程中,不用药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茶叶叶面附着的残留是可以减弱或是达标的,但是,检测茶汤则可能完全没问题。而即使是按照茶叶叶子检测,中国茶的合格率也是非常高。
陈宗懋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目前的标准与我国现有生产条件是配套的。从质量安全角度来看,制定残留限量有一个100倍的安全系数。因此,只要在限量值以内的茶叶,是不存在安全问题的,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安溪茶企建立茶叶检测实验室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乌龙茶最大的出口基地县,近年来,安溪县通过生态茶园建设、百座茶山绿化、退茶还林等措施;在全国率先实现农资归口专营管理、监管和物流追踪,建成两个国家级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并积极推行全程追溯制度,确保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2016年5月份,安溪县市场监管局派出专项执法检查组开展的春茶抽样检测中,320余批次的安溪铁观音样品农残检测合格率为100%。
制定农残标准需结合实际
作为中国茶业的泰山北斗级人物,陈宗懋近年来致力于茶叶农残研究,他的说法最具有权威性。他提出,结合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来制定出真正合理、科学的农残标准才是真正客观的做法。
据了解,关于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欧美等国的标准往往要高于我国标准。比如最新的欧盟法规EU87/2014将茶叶中的啶虫脒、异丙隆、啶氧菌酯和嘧霉胺的残留限量加严了一倍,并对我国茶叶增加了唑虫酰胺残留的检测。而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中,并没有规定茶叶中唑虫酰胺的最大残留量。
陈宗懋举例说,之前曾有一份报告,指出某品牌的茉莉花茶被检测出含有吡虫啉农药残留0.07mg/kg,而国家行业标准为0.5mg/kg。“这份报告把0.07mg/kg列出,是想告诉消费者茶叶中有农药残留。但事实上,这个农药残留量甚至不到国家标准的七分之一。”
“欧盟和日本作为农产品进口国,制定的许多农药最大残留标准都非常苛刻,总体上严于国际食品法典(CAC)标准,其目的是设置壁垒。”陈宗懋说,欧盟的茶叶农残检测是全世界最严的,不少标准仅为百万分之几,是目前仪器设备的检测极限。
陈宗懋所领导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1999年被欧盟认定为“在中国有资格进行向欧盟出口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唯一实验室”。多年实验表明,用水溶解度最高的灭多威来进行风险评估,残留水平即使按报告所指的0.07mg/kg的15倍,其他指标也按较高限度计算,一个体重63公斤的消费者通过饮茶可能摄入的最大量,只占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每天允许摄入量的1/150。
不得不提的是,在首届北美茶叶年会上,陈宗懋就开创性地提出实行茶汤检测农药残留的办法,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陈宗懋说,茶叶的农残问题本来就是个伪问题,我们喝的是茶汤,不是吃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