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冒无公害
我国农业部为保证农产品的安全,规定了农药的使用限制,严格规定用量,真正的无公害茶园必须经过农业部的严格审核。
一些茶商经常打出“无公害”的宣传牌,却大量使用农药如:甲胺磷和甲基1605等,这些都是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叶种植中使用的剧毒农药。
打过这些剧毒农药的茶叶两三天后就被采摘,根本来不及代谢,大概90%-95%的农药都会残留在叶子上面。后期的制茶工艺处理,根本无法完全消除这些农药残留。
2、加糯米粉为茶叶“整形”
按正常的工艺来,茶叶需要搓揉很长时间才能成型,但添加了淀粉类物质如糯米粉、玉米粉之后,就可以借助这些黏性粉质,让鲜茶叶迅速卷曲成型,把本来需要18个工序的制作过程减到12或13个。在制作成干茶后,还要再喷一遍糯米浆,再次“造型”,既节省了时间,还能增加茶的重量。
这种造假手段会极大损害茶叶的色、香、味,破坏茶叶条索。(当然,专门制造的糯米茶不属此处造假茶讨论范围。)
3、为“卖相”加色素
2005年6月,有报道称一些城市的茶叶市场出现一种添加了工业色素“铅铬绿”的假碧螺春。铅铬绿是一种工业颜料,铅、铬等重金属元素具有毒性,长期饮用这样的茶水,会对人造成肝脏或肾脏的损害,或者胃肠道、造血器官的损害。
除了碧螺春染色,茶叶市场中还存在着多种用来给茶叶“美容”的添加剂,例如以绿为美的茶叶加“铅铬绿”、“叶绿素”、“铁粉”、“催芽剂”等,可以使茶叶的颜色变绿,提高茶叶的色泽度;以白为美的茶叶,例如针螺,添加滑石粉,可以增加茶叶的白度,还能增重;以苦闻名的苦丁茶中加入柳树叶、猪苦胆汁和香精,可以增加苦味,还能增加茶叶的黏度(猪苦胆)……
这些被美容的茶叶通常都质级较次。而且色素中的重金属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还有某些有机成分,则会对人体的血液功能造成危害。
4、穿“名牌”,改“生日”
以次充好是茶叶造假者常用的手段。有的不法商户把往年旧茶更换成新包装,更改生产日期,陈茶就摇身变成当年新茶。对于普洱茶这类讲究越陈越香的茶类,他们则会多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年龄”。还有一些不法商户以低劣的一般等级的茶叶冒充特等茶叶,忽悠消费者。
5、做旧茶叶
做旧包括茶做旧与包装做旧。
而做旧的白茶,在蒸汽软化之前,先洒水,然后再高温“发酵”。这两种手段都是对白茶品质极大的破坏,从本质上来讲,做旧茶是变质的低劣产品。刚刚做出来,口味品相都很有欺骗性,但时间稍长,就完全坏掉了。
普洱茶做旧手法更加低劣,为了造出逼真的仿古普洱茶,不法商贩竟用猪肠衣、膀胱包裹晾干,再用胶和鞋油人为做旧处理。还有用加速陈化的方式造假。通过在湿仓里高温发酵的办法,让新茶加速陈化,喝起来就如同老茶一样,但这样的高温环境也容易使黄曲霉素迅速繁殖,对身体非常有害。
包装做旧,顾名思义,与书画做旧一样,通过各种手段处理让产品看起来年代久远,以达到欺骗买家卖出高价的目的,包装做旧没有一定的水准。很难鉴别。
6、“翻新茶”接着卖
这种造假手法就比较缺德了,少部分黑心厂家为赚钱把别人喝过的茶“废物利用”,把茶饮料产等加工企业扔掉的废弃茶叶晒干后进行简单处理,包装一下就直接卖出去了,可以说是暴利。
“翻新茶”寡淡无味,茶叶瘫软破碎,而且加工过程粗糙,不卫生程度堪比“地沟油”。
7、卖的根本就不是茶
这种造假手段就是名副其实的假茶了。
假茶用类似茶树新梢的其他植物的芽叶,做成形如茶叶的样子,冒充茶叶销售。目前已发现的有用柳树芽叶、桑树芽叶、冬青芽叶、女贞树芽叶、金银花芽叶等制成的假茶。这种假茶,一般还比较容易识别,但不法人员往往将假茶原料混杂在真茶原料中一起加工制作,这种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茶叶,就增加了辨别真假茶的难度。
注意:有一些茶虽然也不是用茶树芽叶制成的,例如用罗布麻芽叶制成的罗布蔴茶,用人参芽叶制成的人参茶,用桑树芽叶制成的桑茶,以及柿叶茶、枸杞茶、杜仲茶、甜叶菊茶等;还有一些茶,它们之中虽然有茶,但却掺杂着数量不等的药用植物的芽叶,如减肥茶、抗衰老茶、糯米香茶、保健茶等等,以上这些茶,虽是非茶之“茶”,或者是根据中药学的理论配制而成含茶之“茶”,与通常意义上的茶有一定区别,但不可与假茶混为一谈。
8、怎样防止上当受骗?
老生常谈,别贪便宜,制茶需要成本,没有厂商愿意干亏本的买卖,几块钱能买到什么好茶?
同时,也别迷信高价,贵也要贵得有理有据!造假的手段层出不穷,喝茶之人,应该了解一点茶的知识,提高鉴赏水平,关注一点茶业动态,多喝多看。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