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千秋道:“你对酒具如此马虎,于饮酒之道,显是未明其中三味。饮酒须得讲究酒具,喝甚么酒,便用甚么酒杯。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不我欺。”
“至于饮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
“至于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饮这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至于那米酒呢,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
“这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气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饮这百草酒须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饮百草酒则大增芳香之气。”
这段描写,即便是不饮酒之人,看后也是频频点头,甚觉有理。
只是如今饮酒既不讲究器具,更不讲究诗词行令,实在是尽失古风,令人叹息。
好在我们还有茶。
但具体到用什么茶具泡什么茶,却也是各有体会,各具一词。
泡红茶最好用白瓷,白茶可以用反差极大且内壁有色的黑瓷,都是为了衬托,为了表现茶的美。
好的红茶不怕开水。只有那些做的不好的红茶才怕开水泡,水温稍高就发酸,各种缺点就出来了。所以店家会告诉要用什么80度,90度的开水泡,无非是为了掩盖缺点罢了。
需要注意的是,紫砂壶容易把茶闷了,时间把握不好,会影响口感。
用盖碗,能泡出它原味的口感,各方面层次分明,也方便闻香,能够准确的评出一泡茶的优缺点,但保温性没有紫砂好。
有心情有情趣养壶就用紫砂,想专注于茶,就用盖碗。
紫砂散热慢,保温性强。普洱,尤其是多年的普洱,需要用高温的水冲泡,才能发挥出普洱茶汤的魅力。
紫砂还有点“修饰”的作用。普洱茶一般都会有霉味,紫砂的空隙多,能够吸附掉霉味,让茶汤的香气散发出来,把那些不好的杂味去掉。
为什么不同茶要不同器?
还有一种说法:
有的茶还年轻,有的已经睡着了。
绿茶要水中游:它还年轻,十分娇嫩,要用适宜的水温唤醒它,要用透明的玻璃杯观察它;
红茶要闷闷泡:它不急你不急,讲规矩,有过程,最适合盖碗;
黑茶要高温炖,它睡得沉了点,就要敲锣打鼓叫醒它,紫砂壶、铁壶,厚、稳、狠,最是般配。
可能会有人觉得矫情。但深入进去的,会觉得这个过程特别美丽。
因为,用不同的茶具泡茶,是对茶的尊重。
而得到相应尊重的茶,会释放它最精粹的韵味。
还有一个选茶具的重要标准,就是“洁”。
干净的茶具至少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卫生,另一个是不干扰茶味。但真正能达到“洁”这个标准的,真不多。
时下流行的“养杯”,“养壶”,就是把开片“汝窑”杯的开片缝隙用茶渍填满、让紫砂壶的表面包裹上一层均匀的茶渍,虽然看着比较有成就感,大概可以算是一种老茶客的“象征”,但是养壶养杯这种习惯,是相当的不洁。
“汝窑”杯上的“金丝铁线”,其成分和白瓷杯上的污渍没什么两样,而且开片缝隙里的污渍日积月累,只会更脏。有一些盖碗,包括很贵的盖碗,也是带有开片的,以及一些打开壶盖就能闻到刺鼻气味的紫砂壶,这就更不能用了。
再比如公道杯上的滤网。滤网滤掉的,是茶汤中的茶叶碎屑和一些杂质,就算每次用完都及时清理,滤网上也会积聚相当数量的杂质和细菌。其实是相当于让每一道茶汤都经过一遍杂质细菌的洗礼。
保温杯泡大红袍,并没有什么问题。喜欢用保温杯喝茶的朋友,也不会去注意什么枞味、岩韵。既然如此,用保温杯热热地焖上一杯,也是爽快之事。但问题是保温杯口小肚大,内壁又常常又涂层,不易清理,很容易藏污纳垢。
茶,有的人在味道,有的人在过程。
有的人分茶,懂得了公平之道;
有的人品茶,懂得了取舍之道;
有的人煮茶,懂得了循序渐进之道。
人生一壶茶,尽在不言中,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