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洱茶熟茶
1.熟茶的制作工艺
熟茶是以毛茶为基础经过人工渥堆发酵制作而成的,虽然说起来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但其实熟茶的制作工艺却是在1970年代才被人工掌握的,而直到今日,优质熟茶的制作依然是一门真正的技术活,不是字面上的渥堆发酵一下那么简单。通过人工发酵技术,可以使制成的普洱熟茶获得与陈化多年的老生茶相媲美的口感滋味,但要注意的是,熟茶和老生茶并不能划等号,因为它们经历的发酵过程不一样,其内含物质的变化也明显不同。
一般提到发酵,大家的理解应该都是豆腐制成臭豆腐,牛奶制成酸奶这一类的微生物发酵,但在茶叶的制作工艺中,发酵一词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指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是一种茶叶内部的酶对茶叶内其他物质的氧化反应。白茶,乌龙茶,红茶的发酵属于这一类,个人将其称为氧化发酵。其变化形式类似于切开的苹果或梨,一段时间就会变色。
2.熟茶和其他茶叶的区别
常有人说熟茶就是红茶吧,虽然两者汤色和叶底的颜色有时会很接近,但两者的香味和滋味都相去甚远。而从工艺上来说的话,在上一部分的介绍就能看出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酵过程,所以熟茶和红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茶。
在国标GB/T30766-2014的茶叶分类标准中,普洱熟茶被分类为黑茶,但黑茶和普洱茶的发酵过程还是有不同的,黑茶从鲜叶到制成成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初揉之后直接渥堆发酵,发酵之后还会进行复揉,而且其发酵时间较短;普洱熟茶则是在制成毛茶之后,再进行其人工发酵过程,发酵过程长达4-6周。通过茶汤颜色的比较,也可以分辨出两种茶的区别,此处对比新生产出来的两种茶的汤色。
3.熟茶的越陈越好
熟茶的诞生,就是以模拟生茶长期陈化之后的效果为目的的,所以熟茶已经是经过快速陈化之后的茶叶了。但是在人工渥堆发酵的过程中,除了茶叶发酵的味道,还会产生一些不太好的味道,比如常说的堆味,火味,甚至霉味,这其中一部分是工艺原因,但也有一些是工艺无法避免的味道,所以刚渥堆出来的熟茶,是不适合直接做成产品出售的,基本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存放之后才能制成成品进行出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减弱甚至消除发酵时产生的异味,茶叶本身也会继续自然发酵,使茶性更趋于平和稳定,进一步增进茶汤的滋味和口感。而随着年份的增长,自然发酵的不断进行,熟茶还会发生更进一步的转变,但因其内含物质在经过发酵之后已经发生了大量的变化,所以其变化过程较生茶更缓慢,其滋味也会从浓醇渐渐转变为一种“无味至味”的感受,这个就有一点玄学的味道了,在你喝过这种真正有年份的熟茶之前是很难体会到的,这里上一张88年的老熟茶的汤色给大家看一看,与新出厂的熟茶有非常大的区别,滋味也是不同的,文章的封面图也是这个茶汤,只是是淡了一点的样子。
二、熟茶的选择
1.发酵工艺
一次渥堆发酵的毛茶量不会低于1吨(传说中的一些小堆发酵可能在一两百千克),发酵过程中损耗率高达20%到30%,整个发酵过程更是长达40天以上,这样的制作条件,对于资金和人工都是有要求的,并不是你买了一堆茶就能发酵出熟茶来。有一些发酵熟茶的人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去做这个事情的,毛茶堆在这里堆个四五十天,出来的茶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了,毕竟微生物的事情,你能和它去讲道理?运气碰的多了,才慢慢的有了经验,有了经验,才能去开发技术来控制碰运气的事情。怎么才能多碰运气呢,当然是要多发酵茶叶了,而可以长期大批量发酵熟茶的厂家,毫无疑问,只能是以大益为代表的大厂家了。据说大益现在已经进化到了第三代发酵技术“黑马”,对于整个发酵过程已经实现了基本控制,在发酵过程中,人占到了更主动的位置,而不是微生物。至于业内的其他厂家,在熟茶发酵工艺这一块敢出来和大益叫板的还真没见过。淘宝上那些什么元发酵,小堆发酵,竹筐离地发酵,真的能叫工艺?只是商业宣传而已,真要拉出来比品质比稳定性,那还不得把底裤都输光既然发酵工艺大益一枝独秀了,那其他厂家还玩啥呢?刚也讲了,给自己的工艺取个名字,说自己有多认真多努力,是一种玩法,但成品的品质并不稳定,有好有坏。另一种玩法就是强调发酵的原料,比如号称用古树原料来发酵,损耗率前面也说了,再加上古树原料的成本问题,很多厂家只能用小堆发酵来降低发酵的成本,但小堆发酵的可控性比传统大堆发酵差远了,真要发酵出品质还行的熟茶来,难上加难,你说这真要发酵出一点能卖的茶叶,得卖多少钱一饼
2.拼配工艺
前面讲的都是发酵的工艺问题,接下来讲一讲拼配的工艺问题。生茶篇中讲过,茶叶的不同部位,其特性是不一样的,而发酵是一个集体行为,为了避免发酵过程中因为原料的差异而导致的发酵程度区别,一般会先将原料分级归类再进行发酵。发酵出来的茶叶,不同级别的滋味是不同的,而且发酵度也会存在区别,为了使最终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滋味,就必须要对不同的原料进行拼配,这一步对于熟茶滋味的影响,仅次于发酵工艺。而拼配工艺的掌握,比发酵还难,所以一饼熟茶要好喝,工艺和原料相比起来,工艺比原料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现在生茶流行纯料,拼配方面的研究不太多,有些商家的拼配更只是单纯的为了降低成本,样子好看,味道过得去就行。熟茶的拼配就更少了,要做拼配,首先你得有那么多原料可以来拼吧,不是大点的厂家谁有那么多存货,其次是拼配的师傅,没有经验也做不了。所以小厂家小品牌的熟茶基本是发酵出来是啥样就啥样来卖了,比起大益之类的厂家来说,少了拼配的环节,滋味必然是有缺陷的。
说到这里,对于怎么选熟茶,大家应该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吧,大品牌的产品是入门首选,感觉自己已经入门之后,再去尝试其他家的茶叶吧。
拼配这里有一个内容要单独说一下,就是关于什么叫洒面,包芯和一口料,这部分内容生茶也同样适用。高等级的原料芽头和嫩叶较多,视觉上看起来比较漂亮,而级别较低的粗老叶包括叶梗则无论是颜色和外形,都不那么好看。所以在普洱茶的压制过程中,自古以来就有以高等级原料洒面的传统,目的就是为了好看。但一个饼面只有正面会进行洒面处理,背面就还是真实原料的样子,如果两面都洒,就变成了包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掩盖原料级别低的事实,与作假无异。一口料就是不进行洒面处理,正反,里外都一样。下图所示就是常见的洒面,饼正面使用高级原料保证了美观,饼背面则是实际的原料。
和生茶一样,熟茶的饼面也以条索肥硕紧实,色泽,大小均匀为佳。干茶颜色,芽头是金黄色,其余的叶梗都以红褐色为主,如果色泽发黑,或者花杂,都是不好的。但要从外观直观的判断熟茶的好坏,除了饼面发霉,明显的发黑,有异物之类的,基本看不出个好坏,所以大概看一下就好,熟茶主要还是靠喝来判断。
外型上熟茶和生茶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生茶一般原料级别都较高,要求老叶片也就是黄片的比例要尽量低一些,一个是为了口感,一个是为了饼面的美观,所以老叶片太多的生茶是不太好的。但熟茶有时候会故意拼配一些老叶片甚至叶梗,比如洒面那张图的饼面的背面,就有可见的粗老叶片和叶梗,主要是为了提高茶汤的甜度,这时候老叶片的出现不一定代表茶叶不好,还是要靠最后的滋味来判断,这就是熟茶拼配工艺的重要性。
再上个对比图(图片均来自淘宝)给大家看看,左右两边的茶,看着是不是差不多,甚至左边的芽更多,饼面更漂亮,但我不会告诉你右边的价格是左边的15倍…这时候咋办呢,只有用喝的来比较了…
4.熟茶的叶底
熟茶的叶底,可以看出一个茶叶的发酵程度,发酵程度越深,叶底的颜色也越深,正常发酵程度的熟茶,叶底应该是红褐色的,发酵程度低的会偏绿色,发酵过重的则会变为黑色,甚至出现碳化的情况。现在有一些产品就是专门以轻发酵来制作的,所以也不能说发酵度低就是不好,毕竟也是一种新的口感,好坏还要看市场的接受程度,但如果发酵过度,叶底明显发黑甚至碳化,那就肯定是不好的了,谁愿意喝一股碳味的茶。熟茶的叶底以柔软、肥嫩、有光泽为佳,如果有腐烂的情况,肯定是不好了,多半是发酵工艺的问题,没救。
左边的原料级别较高,几乎没看到叶梗,发酵度稍低,呈不是很深的红褐色,但整体比较匀整,发酵程度也比较统一。
右边这个,有黑色,褐色,甚至绿色,必然是发酵工艺不成熟,发酵堆中的茶叶发酵不均匀才会发生这种情况,而从整体发黑的情况来看,已经发酵过度了。卖家有勇气把这种图放上来,不知是自己不懂茶,还是觉得某宝上的买家都不懂茶,这样的产品就出现在近日某大促活动的茶叶会场之中,突然觉得好心痛,常听人说普洱茶不好喝,这个锅到底应该让谁来背?
5.茶汤、滋味和香气
在熟茶的发酵过程中,造成茶汤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大幅下降,这就降低了茶汤的刺激感,基本消除了茶汤的苦涩味。氨基酸的含量也是下降的,所以熟茶的茶汤也就失去了鲜爽的滋味。原本存在在细胞中的胶质物质被分解为水溶性的果胶,加大了茶汤的浓稠度。糖分的变化目前还有争论,但从经验上来说,原料级别越低,熟茶的茶汤越甜。
综合来看,熟茶茶汤的基本特点就是几乎没有苦涩感,同时有一定的浓醇度,入口顺滑。颜色方面,红浓明亮是熟茶的标准,就是要求茶汤颜色是红色到深红色,同时有一定的粘稠度,色泽通透明亮,不能浑浊,前几泡轻微的浑浊对于新熟茶来说也是允许的,但不能持续。
这是一个正常的熟茶茶汤,不好的茶汤暂时没找到。。
以上就是一个熟茶茶汤的基本要求,但说实话,这实际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前面讲工艺的时候就说过了,发酵工艺很难掌握,也就直接造成了成品可能会存在各种缺陷,常见的问题主要是茶汤浑浊,颜色发黑,没有粘稠度,有一些还有苦涩味,甚至出现酸味怪味。
香气方面,一般都说熟茶的茶香是以陈香为主,但这个陈香是什么香呢,肯定不是一支一支的那种香,这个陈香个人觉得是一种定义,就是纯正的发酵味,不夹带任何异味的纯正的发酵味。看淘宝的肯定很熟悉,什么陈香初显啊啥啥的,其实就是经过适当的存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异味已经消除殆尽,只有纯正的发酵味了。关于熟茶的茶香还有枣香,樟香,参香,桂圆香等,更加的难以描述,总之就是别有异杂味就行了。
6.产品推荐
说了那么多,到底如何判断一个熟茶的味道正不正常呢,只有祭出大益7572了,对普洱茶熟茶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从大益7572开始喝,无论是价格还是品质,7572都是业界标杆。在掌握了7572的滋味之后,再去尝试其他熟茶吧,不然入门就歪了的话,以后也很难救回来了。曾经有人自己尝试发酵熟茶,结果当然是失败了,但毕竟都是钱啊,就还是把这个茶叶拾掇拾掇做成产品来卖了,奇葩的事情也就发生了,第二年还有人来找这个茶叶,说是好喝…茶叶界的混乱可见一斑…
先岔一句解释一下7572这一串数字是什么意思,前两位数字是这个配方的创始年份,第三位数字是原料的综合等级,最后一位数字是茶厂的编号——1是昆明茶厂,2是勐海茶厂,3是下关茶厂,4是普洱茶厂,7572即是指勐海茶厂以7级料按75年的配方生产的一款茶。普洱茶比较出名的几个配方还有7542,7581,8653,也是同样的命名方式。
这里有两个,58元的算是精装,有个纸盒,但尴尬的也就在这里,里面的茶叶可能会吸附纸盒的味道,所以要及时把茶叶拿出来,不能一直装在里面。这个饼的批次是1601,也就是今年2016年生产的第一批,我双十一买了一盒,毕竟是新茶,滋味还不算很好,但比很多野鸡熟茶还是强多了。
162元那个是常规的棉纸包装大饼,批次是1501,相比小的那个多陈放了一年,我没喝过,但经验上来说,滋味会好一些,但是一次性的要多花100块钱,虽然重量多了,但是总价格也高了,大家自己选择吧。
除了传统的7572,今年还喝到一个不错的大益熟茶,属于云南地区经销商的定制茶,滋味口感都不输7572,关键是性价比高。但这就只有淘宝链接了,大家自己注意店铺的甄别。
推荐完茶叶,熟茶部分的内容基本到此也就结束了,相对生茶简单一些,毕竟有一个公认的业界标杆,掌握了这个标杆,再去喝其他熟茶也就基本不会被坑了。当然,上面讲的一些判断标准也还是要掌握的,不然万一你买一饼下图这样的茶回来…
三、闲扯
通篇说了大益工艺的好话,注意,这里只是说了大益工艺的好话,大益的市场行为我本人是不喜欢的,有人说大益卖的不是茶,是金融产品,最后喝茶的人很有可能就成了接盘侠…这个就不去多说了,毕竟我们的重点是喝茶,不是炒作茶,我提倡的也是被喝掉的才是好茶。说到茶叶的好坏,虽然都说“茶无上品,适口为佳”,但我认为这就是瞎扯,只是销售的话术,无论是个人的品饮经验,还是一些学术论文的研究结果,都趋向于茶叶的好坏是可以有相对客观的评价的,包括茶叶的陈化过程,也是有方法去研究和判断的。所以,别再给不好的茶找借口了,就算有人喜欢喝,它不是好茶就不是好茶。
最近整个茶叶市场都被“小青柑”三个字刮起的台风席卷了,从普洱熟茶的小青柑,到白茶小青柑,甚至正山小种小青柑等等,说实话,我不知道是在喝什么,喝了好多不同厂家的熟普小青柑,除了橘子皮的味道,我真没喝出个所以然来。但可能问题就在这里,大家喝到的都是橘子皮或者是陈皮的味道,也就忽略了茶的味道,至于茶怎么样,反而不重要了。再看小青柑,动辄10块甚至20块一颗,一颗就是一泡,按茶叶的重量折合下来都达到了1000元/千克以上的价格,这样的价格放在任何茶叶上面,其品质都不会太差了。广东地区一向有做柑普茶的传统,但都是以茶为主,冲泡时加一点陈皮的碎块,以陈皮的香气配合普洱的滋味,是挺好喝的。但现在的小青柑,真的除了陈皮味就再无其他了,而一些劣质的茶叶,也借着小青柑的外壳,身价倍增,长此以往,是不是茶叶的工艺就不重要了,添加剂加点味道就行?
市场总是在追逐热点的,07年普洱茶的暴涨暴跌就是前车之鉴,没有过硬的基础,再美也只是空中花园。希望大家在买茶的时候理性选择,提升自己的品鉴水品,从自己的口感和需求出发,才不会成为市场的接盘侠。
茶讲完了,闲扯也扯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