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古树概念爆发的一年,上山的朋友感叹明年都不用去了。古六大茶山产区,今年据说都是暴涨,暴涨。明年估计其它产区的古树也会暴涨。面对残酷的事实,只能坚持不懈去库存了。我喝普洱熟茶只看大益,生普只玩小圈子。所谓的小圈子就是有一小撮生普爱好者在一起,每年由固定的人上山收茶,大家分茶。茶商实在不敢信任,小圈子都玩的是信任,没有信任的人就会被淘汰。也算是没办法的办法。
2013年开始存了一些货玩,在上海我感觉存茶主要看你的仓储条件,我的生茶全部是纸箱密封保存。3年下了感觉至少是干仓,至于有的同学说转化慢,我说转化再慢也比受潮好吧。我仓库常年湿度是40—75%之间,留了几饼特地没有密封就直接放在箱子里做对比。3年来看都没有受潮,情况不错。
在家里也做了实验,实在不行。基本都是一个黄梅季就发霉。也就说上海存茶一定要空间大,空气流通。如果空气流通差,你的保护措施除非是保鲜袋单饼密封,否则都逃不掉发霉的后果。
转化结果真不好说,这个真是只有老茶客才能感受,才喝几年的新人不敢说。
熟普我的评价是看发酵程度和用料,其它因素其实都可以不用考虑。大益熟普我只发现7572小饼不同年份和批次口感是稳定的,其它品种口感差异非常大。
熟普因为是发酵过的,以7572为例,4到5泡基本没味道了。说熟普能来个很多道的除非是轻发酵的丹青或者老茶头,中茶走的轻发酵路线,大益走的重发酵路线。所以我喜欢重口味。生普3到5道才入佳境,泡个12到15道也可以,就是后面多泡一会而已,从秒出到30秒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