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行情持续低迷的状态下,普洱老茶却一枝独秀,价格不断飙升。在老茶中,“号级茶”存世稀少。“号级茶”又叫“古董茶”,其时间年限为晚清至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这种普洱茶是由私人商号出产的。其中四大贡茶茶庄的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号和同兴号最为藏茶界珍视。既可品饮又能用来收藏,而且这些年普洱茶升幅最快,故从投资收藏角度深受追捧,但在高价诱惑下的普洱老茶,也是一片争吵不休的江湖。
飙升的价格
2016年5月15日,北京东正春拍“紫器东来——茶·器专场”中,一饼红标宋聘号普洱圆茶以150万元起拍,成交价为260万元;而一筒七饼的蓝标宋聘号普洱茶,成交价则高达880万元。专场负责人表示:宋聘号本就稀少,此件拍品为完整未开封的一筒七饼更是极为难得,近十年来拍卖场上可谓难得一见,价值已非单饼倍数增加得已估算。
宋聘号的这一成交纪录很快就被打破了。6月7日,北京匡时春拍首次推出“寻味求真——祺昌号茶事茶叶夜场”拍卖,并邀请“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为该夜场遴选保质名品普洱。最终,该专场拍卖总成交额达6881.7万元,成交率98%。继其后,北京匡时秋拍中,百年蓝标宋聘号圆茶(一筒)再创新高,以1046.5万元成交,成为当前普洱茶拍卖的最高价。
对于老茶屡创新高的价格,北京匡时专场负责人荣桃园介绍,关键在于像宋聘号这样的老茶的稀缺性:“宋聘号目前的存世量,所有的加起来不过几十片。更高级别的,比如车顺号,存世可能不过四五片,见过的都没几人,相当于江湖传说。”
同治七年(1868年)于倚邦开业的宋聘号以生产优质普洱茶品闻名,为四大贡茶唯一保留字号。光绪初年间搬迁至易武,民国后乾利贞与宋聘号合营,因此更常听到“乾利贞宋聘号”这一说法。合并后,以普洱茶生产为主,当年为易武镇最有名的几家茶庄之一,如今,宋聘茶成为号级古董茶的代表,在普洱茶界也仍有深远影响。
普洱茶进入拍卖,最早要追溯至2002年11月的广州国际茶博会,鲁迅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卖成交价16万元,不仅引发了整个收藏界震撼,也开启了普洱茶的高端交易市场。老普洱茶在人们心中的概念也就此改变,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饮品,转而成为收藏品。
2008年12月,中国嘉德首次推出普洱茶专场拍卖——“普天同庆传世经典”,这场陈年普洱拍卖总成交额达554.3万元,拍品总数64件,成交41件,成为当时茶行业的标杆性大事件。这场普洱老茶拍卖会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普洱茶的品饮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随即刮起一阵“普洱老茶”旋风。
话语权之争
在当下,虽然老茶的品饮、收藏人群遍及全国,甚至海外,但对于普洱茶却存在不同的观念,认识差异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普洱茶在港台风靡之时,很多香港人和台湾人在内地寻找普洱茶,“结果令大家都很失望,因为云南人几乎没人知道‘号级茶’,更没人知道‘易武’。”即便在2005年,台湾人在云南茶区寻找老茶,销售人员直言:“过期了,不能喝。”
以邓时海为首的台湾茶人重视老茶,邓时海写的《普洱茶》被认为最早一本介绍普洱茶知识的书,对传播推广普洱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强调的是“喝熟茶、品老茶、藏生茶”。“喝熟茶在于滋润、保健;品老茶在于艺术;藏生茶主要在于传承和增值。”他的这一观念,也成为普洱茶不断被消耗、让更多人收藏普洱茶的重要原因。
在对老茶的定义和品饮方面,邓时海强调普洱茶“越陈越香”。他表示,一定要50年以上的才能成为老茶。香港的吴树荣经营着一家百年老店,他特别强调其中一条:生茶不能叫普洱茶,至少要收藏好几年,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慢慢转变,陈化后方可称为普洱茶。
内地普洱茶界一般认为,陈化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基本可以归类为老茶。最佳品饮期大致30年至50年期间。
和港台所强调喝老茶不同的是,现在内地市场生产出大量生茶,茶商极力引导消费者喝新生茶。港台一些资深茶人看重老茶,从商业角度而言无可厚非,但从普洱茶的品饮传统来看,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
有位茶专家曾被邀请品尝清宫留存下来的百年茶膏,“其实已到有色、无味程度。”对于“老茶”的卫生状况,他也颇为担心,据他回忆,在一次被邀请参加的品茶会上,主人拿出一饼号称10万元、长满虫屎的“百年普洱”,尽管用沸水洗了两遍,还是让他喝得“心惊肉跳”。
普洱茶令人咋舌的高价,直接催生了大量仿品。比如,普洱方茶、“文革”砖,因为茶品年份较多,且市场混乱,假货也较多,且不良商人制作赝品获利更大,以88青为例,一片正品88青单价已在5万元左右,而一片造假的88青成本也就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对于一路飙升的普洱老茶,有的专家认为,普洱老茶已经快消失,价格再高,也只是象征,对整体市场没有助益。普洱收藏与其他门类艺术品收藏不同,“入口”远远要比收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