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这些不敢说懂普洱茶
时间:2023-11-02来源:江南茶语 作者:江南茶语浏览:
次
关于普洱茶茶树年龄的划分,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官方或学术界权威的判定,我们所能听到的、看到的大多都是民间说辞或者行业企业的说法,各自的理解有可能大不相同。 概念:大树茶、小树茶 使用群体:易武当地茶农 特点:简单,一分为二 易武当地的大多数茶农早期并没有把
关于
普洱茶茶树年龄的划分,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官方或学术界权威的判定,我们所能听到的、看到的大多都是民间说辞或者行业企业的说法,各自的理解有可能大不相同。
特点:简单,一分为二
易武当地的大多数
茶农早期并没有把自己年年岁岁面对的
茶树年龄做细致划分,而只简单的分为
大树茶、小树茶。至于其他的那些花式叫法,大多都是
易武茶大热之后,
茶商茶客带来的新概念。
在
易武茶树的种植由古至今一直有延续,只是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因为战乱等
历史原因而衰落,有了断层,如今能很明显的从
茶树的树干大小区分出大小树来。
因而现在
易武当地
茶农通常把100年以前种植的
茶树叫
大树茶,这些
大树茶包括早期自己父辈、祖辈种植留下来的,还有那些已经不知道传了多少岁月、高寿几何的古
老茶树。
除了那些
大树茶,那些种植时间不足100年的
茶树都叫小树茶。
不论是
大树茶还是小树茶,在
易武茶农的认知里,这些
茶树都是传统的种子种植生长而得,有人为种植的,也有大
茶树的茶果掉落后自然发芽生长而成的。它们都散布于
易武生态环境较好的山林间、与其他植被相伴相生,自然生长、很少人为管理干预。
特点:复合型称呼,融合了环境、树龄、形态等因素
与
易武当地
茶农不同的是,那些被
普洱茶独特的资源优势、口感风味、
收藏增值属性俘获“芳心”的
茶商茶客,则将
茶树的树龄划分得更为细致、更具综合性。他们也说大小树茶,除此之外还有诸如
台地茶、乔木茶、
古树茶等叫法。
也叫
生态茶,是指
易武当地一些种植面积较大、连成片,现代
茶园式集中管理的
茶树。这些
茶树大多种植密集、萌芽力强、产量很高,树龄一般都不会很大。
关于
古树茶的树龄划分,在
普洱茶圈内,有人说树龄超过100年的
茶树都是
古树茶,也有人认为树龄超过300年的才能叫做
古树茶。因为缺少明确的测定方法,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易武的
古树茶大多能看到粗壮的主干,有着明显的乔木形态;生长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山林中,有零散分布的,也有面积较大连成片的。
乔木茶
一部分
茶商茶客把在
易武生态环境较好的丛林中看到的、没有被人为修剪过、植株较高、有明显主干的
茶树叫做乔木茶。
乔木其实是对植株树型的一种描述——主干明显、分枝较高,是植物的一种生物学特性,与树龄并没有直接对应关系。云南的大叶种茶,在植物学分类上都属于乔木类植物。
乔木茶只是一部分
茶商茶客使用的一种比较有“噱头”的概念。但是在
易武,能看到明显乔木形态的
茶树,树龄一般不会很小,也有人把这类
茶树叫老树茶。
概念:石屏人
使用群体:通用
作为云南古
老茶区之一的
易武,早在唐代就有少数民族在当地居住种茶,有许多古老的
茶树至今仍保留在
易武茶区内。直到明朝后期,开始有汉人进入
易武种茶制茶,这些汉人,大多是石屏人。
清朝,是
云南茶叶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大量的石屏人涌进
易武,改造旧
茶园的同时也大力修建新
茶园,使得
易武的
茶园面积得到极大的增加,形成“山山有茶”的繁荣景象。
石屏人在
易武种茶制茶贩茶,不仅对
易武的
茶叶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整个
易武的
历史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
普洱茶圈内常常提到的那些著名的
易武老字号茶庄,大多都是由石屏人所开创;现在
易武当地人说话仍带有石屏口音。
而现今
易武茶区内那些保留下来的,树龄在100-300年的
茶树,大多也都是明清时期石屏人开发种植的。这些
茶树主干粗壮、根深叶茂、萌芽力较强、出产量高,已经成为了
易武茶区古树茶产量的中坚力量,占了
古树茶产量很大的比重。
概念:百年乔木
使用群体:个别茶企
泛指那些树龄在100-200年间、有明显乔木形态的
茶树。这些
茶树同样也是分布在
易武生态环境较好的山林中,极具资源优势。论品质,其口感有
古树茶的风味特色,产量大、
价格适中,因性价比高而获得
茶商、茶客、茶企的一致青睐。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