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懂看这茶有些奇特,主要是锯齿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而且叶片背面的绒毛也并不明显。而锯齿和绒毛是辨别茶叶真假的重要参考因素。这会是野生古树茶的特征吗?就此,小懂专门请教了长年生活在普洱茶区、西双版纳制作研究普洱茶17年的资深人士邓爱军老师。
通常野生茶有两个极端:要么苦涩不显,给人较好的品饮感受;要么苦涩不堪,有微毒,出现麻嘴,涩味突出,出现不化的情况。
两类野生茶的差异
小懂今年在云南考察时,对野生茶也进行了一些了解。所谓的“野生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工栽培、驯化过的,但是长期弃采,变成了野放的古茶树。还有一类是纯野生的,未经人工筛选、驯化的原始野生型野生茶。
严格意义上说,第一类不能算是野生茶,最多就是野放茶。而关于纯粹的野生茶,云南大学高照教授认为:野生茶种是栽培茶种在茶组中的叔伯祖先,它们不是我们现在栽培的茶树品种。我们可以说,一类是栽培型,一类是野生型。
野生型茶树容易因“种生”发生变异,(茶树的种植有两类,一类是以种子种植生长为茶树的叫做“种生”;另一类是通过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方式种植生长为茶树。)而且,许多野生茶都是苦而不化、有的有微毒、有的会麻嘴、有的还会锁喉,品饮容易导致腹泻,所以野生型茶箐适合做茶品的较少。
栽培型野生茶是以前科学知识不够充分时的名称,2005年之后改称为更符合科学实际的“栽培型古树茶”,简称“古树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树茶。我们常说野生茶品质好,其实指的正是栽培型古树茶,而不是野生型野生茶。一些茶友会将栽培型和野生型混淆,以为两者就是相同的茶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