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项人才的支撑,而云南普洱茶行业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显得不相匹配。
从茶类发展的历史看,普洱茶最早见诸于文献记载的是唐朝樊绰撰的《蛮书》,距今一千多年,起始年代更早。普洱茶是所有茶类中唯一由基本茶类的晒青绿茶,经渥堆后发酵再加工,变为与晒青绿茶品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茶类。普洱茶比六大茶类中的黄茶、白茶的数量要大的多。业界共识,普洱茶完全可以成为一种与其他茶类不同的新茶类。台湾茶学研究所所长蔡荣章也同意将普洱茶独立归为一类,与绿茶、乌龙茶、红茶合并为四大茶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关于茶叶类的培训课程都是以六大茶类为主,在教程上普洱茶隶属于黑茶类,只有一带而过的内容,对现在蓬勃发展的普洱茶产业来说有些遗憾。而近几年普洱茶行业专业书籍著作出版太多,抄袭现象突出,也干扰着普洱茶知识普及。
普洱茶应属于一种用料、加工有别于传统六大茶类,且形成了独具特色、茶品众多的新类茶。建议在茶叶类的职业培训中对“普洱茶”单独设置课程,对普洱茶的自身分类(生普、熟普);普洱茶发酵种类(前发酵、后发酵);普洱茶发酵方法(自然发酵、人工发酵);普洱茶加工方法(散茶、紧压茶);普洱茶干仓与湿仓;普洱茶(熟茶)散茶分级指标;普洱茶陈化条件;普洱茶堆味、陈味、仓味、霉味的辨别等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现代商业运营的黑手已经严重干扰了行业的良性发展,一本书+一批茶+商业运作就是所谓的普洱茶专家,而这类专家的实质就是披着文化外衣的商业化运营。
普洱茶不同于一般商品,有专业的知识、种类、品种、年份划分,不下一定的苦功是学不会的。为了保证普洱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从业者必须掌握普洱茶的专业知识和鉴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普洱茶的质量、保护产地生态,对推广销售、投资收藏、茶叶品饮、文化弘扬起到积极的作用。
普洱茶企业要想突围而出,光靠拍脑袋或模仿抄袭显然行不通,需要对形象产品、主导产品、上量产品、类比产品、辅助产品等产品线各个环节进行规划,贴近市场和消费者,对产品进行创新、精准定位,再配合有效的市场宣传,方能使普洱茶产业发展壮大。
呼吁由社会行业组织牵头,联合龙头企业,借鉴国内外相关商品认证体系的成熟经验,按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关规定,制定出我国普洱茶规范的认证和管理体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担负起责任,做好产业导向,加强管理,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