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来“老料新压”在普洱茶行业内十分盛行,在藏家的眼中,老料新压这个概念值得认可,而在消费者看来此种做法更利于普洱茶口感。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有他的道理和存在的意义,因为这样的方式正成为普洱茶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在市场上看见的大多是用当年的晒青毛茶压制的茶饼、茶砖。在制作成茶饼、茶砖之前,老料散放,经过多年的严格仓储,已经得到均匀的转化,用这样的老料制成的普洱茶在口感上劲道足,冲泡过后汤色漂亮,香气丰富。
为什么会出现老料新压制的现象?
来自厂家毛料的存放因素:可以分为“库存堆压”和“有意存放”两种
库存堆压
这时出现了老料新压的情况,一般会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去库存;其二是新品对原料的需求改变。
当然事物都要辩证的看待,老料也不是一定就好,要试过才能进行论证,但老料新压如果仅是为了去库存话,这样的看法就显得片面了,因为去库存的方式有很多,不非得要走这样一条道路,其目的还是在于新产品在市场的流通性上,所以对原料的需求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有意存放
有意存放和毛料的积压正好相反。有意存放可能是茶商在收购鲜叶或毛料的时候,有意的让其散放而不全部压制成成品,待时机成熟之后再拿出来压制成品推向市场,典型的如一些商家在收购毛茶之后,为了追求口感上的差异或特点,会特意的进行地域性的存放,你比如,为了片面的或不合理的追求“勐海味”,就会把原料存放勐海,试图过几年再拿出来压制成成品,使其有“勐海味”等等的情况。
但是在这在后期制作方面多用于拼配,因为商家有意散存,在量方面不会很大,若后期都用来制作成纯料的话,这一列成本太大。而拼配则不然,同时老料新压对拼配茶来说更利于消费者在口感上的接受,因为它相对当年的新茶来说入口不会太刺激,要平和许多。此外,这样做的目的更利于转化。
从以上情况综合可以看出,“有意存放”和“毛料的积压”正好相反。前者是用得完而不立马用,后者是有可能用不完。
来自市场的因素:消费者和商家自身的角度关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