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做普洱茶为什么我们需要工匠精神而不是工匠

时间:2023-11-06 10:35来源:普洱世家 作者: 小小发酵师浏览:
这个世界最奇妙的误会是我说驴子,你说驴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政府强调工匠精神,民间就搞起了工匠,普洱茶行业尤甚,什么炒茶大师、发酵大师、拼配大师,普洱茶匠人瞬间遍地,这不免有点荒腔走板,离题千里了! 工匠精神就非得让你搞一堆工匠出来吗,匠人精神是期望
普洱茶
这个世界最奇妙的误会是我说驴子,你说驴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政府强调“工匠精神”,民间就搞起了“工匠”,普洱茶行业尤甚,什么炒大师、发酵大师、拼配大师,普洱茶匠人瞬间遍地,这不免有点荒腔走板,离题千里了!
“工匠精神”就非得让你搞一堆工匠出来吗,“匠人精神”是期望全民有严谨、钻研、勤奋的国民品质,而不是其他!难怪这些年电视上,什么技能大赛,技术评比越来越多了,也许这样比强调精神、品质更加具体一点吧!
可惜错了,有人总喜欢拿日本、德国的工匠举例,觉得这两个国家进步和辉煌,就是因为尊重和延续了各行各业的匠人,从而导致经济腾飞的,但事实上,整个西方经济的起飞恰恰是因为抛弃匠人开始的。
 
这就是流程化的操作和流水线作业的肇始!
以前的匠人,可以独立完成一件生产和生活用品,不过效率是可想而知的,整个农业社会就是在匠人占绝对的手工业上缓慢发展的。18世纪,亚当斯密发现在一家扣针厂里,生产一枚扣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这家工厂由10个工人分别承担1~2道工序,每天共生产48000枚扣针,平均每人生产4800枚。如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部工序,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连20枚扣针也生产不出来,这就是所谓工匠的效率,再牛逼的工匠就算效率提高十倍,也仅仅每天只能生产200多枚扣针,而这个假设也仅仅只存在与想象中。
 
匠人开始逐渐退出社会源于福特汽车流水线的开始,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
1913年,福特应用创新理念和反向思维逻辑提出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以一定速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前行.前行中,逐步装上发动机,操控系统,车厢,方向盘,仪表,车灯,车窗玻璃、车轮,一辆完整的车组装成了.第一条流水线使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90分钟,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
流水线是把一个重复的过程分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可以和其他子过程并行运作,这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过去少数技术工人,甚至是传承几代的匠人才可以办到的事情,一个只有普通技能的工人也可以办到,这从根本上瓦解了匠人的生存土壤,那些我们年幼以及中补锅匠、补碗匠、铁匠、木匠都是因为在社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的情况下逐渐消失的。
 
所以,匠人退出历史是大势所趋,即使到现在强调个性化定制的时代,匠人的生存都是难以为继,相反如果一个行业匠人扎堆,那只能说明这个行业生产效率极低,普洱茶就是,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只能证明普洱茶还处在初级的手工业时代,还很落后!
而随着普洱茶机械化、自动化、流程化的发展,匠人退出江湖是迟早的事情,当然也会有少部分匠人传承,或者走高端手工路线,犹如现在的大宗绿茶,基本机械生产,高端的上万的才是全手工!
所以不要害怕匠人的消逝,那是时代的进步,因此我们的口号应该是“少点匠人,多点匠人精神”,如是而已!
作者简介:小小发酵师,中立客观的普洱茶界观察人,资深评论员;大益行情网特约市场行情分析师,擅长发酵工艺和技术的研究与改进外,更专注于普洱茶产业、市场的动向和发展!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发酵工艺 普洱茶 茶产业 普洱 工艺 简介 大益 发酵 历史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简介:生普洱茶的喝法
简介:生普洱茶的喝法
普洱茶的历史阶段
普洱茶的历史阶段
普洱茶从原料到工艺对品质的影
普洱茶从原料到工艺对品质的影
普洱茶营销的六个技巧
普洱茶营销的六个技巧
时光对普洱茶的影响
时光对普洱茶的影响
多样化的普洱茶
多样化的普洱茶
普洱茶为何耐泡
普洱茶为何耐泡
普洱茶的老“中茶”
普洱茶的老“中茶”
喝普洱茶为何会上瘾
喝普洱茶为何会上瘾
普洱茶市场低估了有些产品的价
普洱茶市场低估了有些产品的价
普洱茶特色文化:地域文化
普洱茶特色文化:地域文化
普洱茶树种类简介:野生型野生
普洱茶树种类简介:野生型野生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