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特别是新茶苦涩会重一些,这是因为普洱茶所用原料为云南大叶种,其内含物质(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更丰富。而常喝绿茶的茶友,刚开始接触普洱茶新茶的时候会觉得苦涩过重。有的茶友喝到普洱新茶像一般绿茶一样栗香显著、香高而苦涩轻。喝到这样的“普洱茶”要小心了,因为你喝到的可能不是真正的普洱茶!
关于什么是普洱茶,这个定义其实一直争论已久。那么先来看一个权威的公告,2004年国家农业部发布普洱茶标准,其中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人工渥堆发酵而成的熟茶或自然存放10年以上的生普。
是不是看得头晕,那小编给你解释下。其实就是讲的两点,其一,限定地区和叶种,即云南区域内和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其二,就是“熟成”,人工渥堆熟成或者自然陈放后的普洱茶。好的,那么问题来了。大叶种晒青毛茶新茶,算不算普洱茶?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小孩”是不是人。农业部这个定义,为的是正本溯源,一刀切的盖棺定论给争论不休的普洱茶下个定义。但却没有让什么是普洱茶,变得更清晰,至少广大消费者还是迷糊的。不熟知普洱茶的很多茶友都以为,云南产的茶就是普洱茶,其实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云南都有生产。这里不是要细讲六大茶类,抛个引子只是为了给茶友尽量讲清楚什么是普洱茶,以及现在很多不良商家的所造就的“非普洱之普洱茶”。
为什么农业部要郑重其事的给普洱茶下个定义,这是因为普洱茶是一个很难用一两句话讲的清楚的茶。概念极多,普洱茶界更是大师如云,大师比喝茶的人还多。每个大师都用自己的一套理论来解释普洱茶,于是乱象丛生。
要讲清普洱茶就得了解下普洱茶的历史。普洱茶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武王伐纣时西南方向的濮人有参与战争,并且有传说把茶叶进贡给周武王。之后的很长历史时间内,西南边陲的茶叶由于偏远都一直不闻名于中原地区。甚至连陆羽《茶经》都未曾记录。但有傣文记载,云南地区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就已经有茶树栽培。并且比陆羽稍晚的晚唐人樊绰著有《蛮书》,其中提到云南早有茶树种植。之后普洱茶在明代至清代蓬勃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边销茶之一,远销西藏、新疆、内蒙成为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清雍正年间(1729年)清政府在今天普洱市设总茶店,普洱茶的内销得以大发展。更有“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的赞誉。在中古时期普洱茶名气虽不大,但现有邦崴1700年过渡性古树证实,中国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
普洱茶的形成最初并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特定的地理、历史、气候原因在运输途中形成的历史产物。清政府在普洱设置总茶店,但其实普洱市(原思茅)普洱茶产量极低,当时普洱茶主要产自西双版纳。晒青毛茶运往普洱市,人背需要12天,马驮需要6天。毛茶分拣后,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西藏100多天。在这个过程中茶叶进行了冷发酵,形成了云南特色的大叶种后发酵茶,拥有了陈香、浓郁的口感。普洱茶是历史的产物,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尝到当时普洱茶原本的味道了,真是让人遗憾的事情。
近代的普洱茶主要还是边销和外销,国内消费的茶主要还是绿茶。外销的普洱茶通过香港、台湾销往东南亚。作为普洱茶外销的大中转站,广州人、香港人成为普洱茶最大的爱好者。香港的仓储,香港、台湾普洱热的反扑大陆,成为现代中国普洱茶大量内销的导火线。可以说,没有香港就没有普洱茶的今天。时至今日,普洱茶已逐渐被国人大量接受品饮,普洱茶的工艺也迅猛发展。于是乎,开始有少量商家开始做“绿茶化普洱”和“高熟度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