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一款自己并未喝过的普洱茶作出判断?去看看别人怎么说,而商家是绕不过的“别人”,可是看了一圈后,你会发现收获并不大,因为说来说去就那么一回事。那么,有哪些商家很喜欢说可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又几乎并没有意义呢?
许多商家在描述产品原料的时候,往往会提及山头、树龄、几年陈等等,其中“头春茶”也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概念。那么,头春茶到底有什么优点呢?好像并没有很明确的说法,只是所有商家都这么说,然后很多消费者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头春茶是最好的了。
不仅如此,我们回头想一下就会发觉:哪有那么多头春茶呢?所以,追春茶甚至明前茶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一个时间概念,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产量的,但头春茶的产量及其有限,那么各家都在说自己的各个产品是头春茶,其中的真实度也就大打折扣了。
关于普洱茶的工艺,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描述:传统工艺制作。普洱茶的传统工艺指的是: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摊晾→蒸压→干燥,以及其中的一些筛捡工作,但是我在这里并不是要强调各家的普洱茶是否真的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是说这话的意义何在: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制作工艺还是凸显自己遵循传统?
可问题是,单凭一个“传统工艺”,很多消费者尤其新的消费者未必能够了解这个工艺是什么,至于传统工艺究竟有什么好处很多人也未必知道,只是觉得大家都在说那就是好的吧。此外,每家都如此说,不禁会让人想问一句:那么“非传统”新的工艺又是什么?这就又牵扯到了一个“机械化制作”的问题。
不少商家在成饼问题上会说“传统手工石磨压制”,似乎问题是每家都在这么说,那么强调这个是为何呢?因为手工压制好,至于究竟有什么好,就是人手比机器更加有温度有感情一类的说法,而消费者呢也往往似懂非懂,看多了也就真的觉得真是手工石磨压制的比较好了。
同样地,有些商家也会强调:机器蒸压成型,如果有人追问机器蒸压有什么优势吗?也无非是机械化更精准之类的说辞。
但说实话,当每家都这么说的时候,消费者似乎也就不在乎这个了,因为大家都一样那么还看了干嘛呢?
3、茶饼松紧适度
关于普洱茶饼的描述,其实说来就饼型、饼面、条索、色泽、松紧度的描述,其它几个还好,尽管描述可能都差不多,但好歹消费者看了还能有个具体的感受,可是“松紧适度”是什么意思?
适度,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用的词,当我们无法具体说明、判断其程度的时候,都可以说“适度”,可是在我们保证了我们表述不出错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造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叫适度?消费者没有概念,而这个词看多了也就多少显得有些苍白了。再者:为什么茶饼压制紧结利于后期转化;压制相对松散利于撬茶及后期转化,松紧适度还是利于后期转化?这不就是典型的“王婆卖茶,自卖自夸”么?
4、口感描述大都一样
最后,别的那些东西大同小异,口感总会有所区别吧?事实是,生茶大多“香气浓郁,醇厚顺滑,回甘生津,韵味持久”,熟茶大多是“香气浓郁,汤质绵滑,醇厚香甜”,甚至有些家生熟茶的口感都无太大区别。看了一遍下来,让人沮丧不说,甚至开始怀疑:普洱茶么,都那个样。
可实际情况真的这样吗?当然不是,只是一方面本也不好描述,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凸显自己产品的“绝佳口感”,这些词也就成了一款茶的“描述必备”了。
关于普洱茶的描述,可能在某个阶段是很有必要的,但过了那个阶段似乎就有些苍白而无意义了,如果长篇大论下来,对于消费者了解产品毫无帮助,那么又何必浪费精力呢?没有意义的事情,不如不做。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