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随朋友开车上布朗山寻茶,中午在路边一家餐馆吃饭时,老板娘端来一筐奇怪的东西兜售。说是开春刚采的“芽苞茶”,1500元/公斤。这东西状若缩微版的竹笋,长约一公分,黄中带褐,像是没有长开的嫩芽,但与茶树上的芽头又完全不同。朋友是个老江湖,见状连忙摆摆手,表示没有兴趣。老板娘进厨房端菜时,朋友低声说了一句,“这东西有毒性,不能喝。”
相信只要上过茶山的朋友,都有机会碰到“芽苞茶”。据专业人士考证,所谓“芽苞茶”来源较杂,极少数来自山茶科植物,更多的则是桑科、樟科等植物的越冬芽苞,非但不具备品饮价值,甚至可导致腹泻等中毒症状。
攸乐山一位茶农说,以前从没听过什么“芽苞茶”,这些年古树茶走热,一些不法商贩在山上采摘来历不明的“芽苞”,充当所谓的古树“芽苞茶”高价兜售,茶农从不喝这种东西,“有次好奇试了下,味道酸,主要是破坏味蕾,喝了一次一个月都品不出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