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市很多饮料打着茶饮料的旗号,但是真正属于茶饮料的却寥寥无几,是不是茶饮料,关键还是看这个成分达不达标。
近年来,茶饮料高举“健康牌”,称其含有茶多酚、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迅速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角”之一。然而,多数茶饮料产品名目不清,外包装配料表上显示的配料五花八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在超市的饮料柜台上,可以观察到的茶叶茶饮料品种多达数十种,除了传统的绿茶、红茶外,还有铁观音、大麦茶、茉莉香茶、菊花清茶、冬瓜茶、水果茶等。
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占茶叶干重的30%左右。它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如果一款茶饮料中的茶叶成分多,那么自然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就会高。在茶饮料国标中,茶多酚是衡量茶饮料的重要理化指标之一。
按照《茶饮料》行业标准规定,外包装上要明确标示产品是“茶汤饮料”还是“调味茶饮料”。茶汤饮料还应标明是“浓茶型”或“淡茶型”,是“无糖”型或“低糖”型等。但大部分茶饮料只是笼统地标称为某某茶饮料或某某味茶饮料,具体的类型并没有明确区分,因而茶叶含量也就不得而知。
据了解,真正的茶饮料是以茶叶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为原料加工而成,保持茶叶应有风味的液体饮料,茶多酚在饮料中所占比例一般为0.02%至0.4%。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是花茶,茶饮料里都应该含有茶多酚;可是,在大部分茶饮料的配料表上都找不到“茶多酚”的字样,取而代之的却是某茶茶叶、某茶茶粉、某茶茶坯等多种说法。凡是茶饮料所含的茶多酚低于该比例的,都不能称为茶饮料,而且生产厂家必须在饮料包装上明确标注茶多酚含量,否则将禁止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