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在中国茶里找个坐标--你觉得会是哪一个

时间:2023-11-24来源:“始翠山” 作者:奚斌锋浏览:
如果非要在中国茶里找个坐标,你觉得会是哪一个? 就像机舱里即时显示航线的面板,从西安出发,大箭头就带你到下一个地标,下下一个地标。航线并不一定笔直,但是路线清晰。在中国,象西湖龙井、云南普洱、汉中仙毫这么大的茶叶品牌,就有近1100个。我有时会想,如果中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如果非要在中国茶里找个坐标,你觉得会是哪一个?
就像机舱里即时显示航线的面板,从西安出发,大箭头就带你到下一个地标,下下一个地标。航线并不一定笔直,但是路线清晰。在中国,象西湖龙井、云南普洱、汉中仙毫这么大的茶叶品牌,就有近1100个。我有时会想,如果中国茶叶品牌有这么一个航线图,那给研究茶和消费茶的人,得带来多大的方便啊。很多人学茶都吃亏于一品障目,一器障目,一地障目,或者是一个茶类障目,深陷其中,看不到宏观的茶。如果要在中国这些茶叶品牌中找个坐标,类似航线一样,能顺带映射一下其他茶品牌,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大多数的中国茶都是地方割据主义。彼此并不牵连,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往往出了这个地域就销声匿迹。所以泾阳茯茶是其中非常难得的一个。
非常有趣的事实是,古往今来,其他茶的贩运是物理移动,而泾阳茶是化学移动。某部长站在法国售卖龙井茶的柜台感叹,我们杭州的西湖龙井运到法国,拴上一道红头绳倒挂起来就变成“胶菜”了!但无论法国龙井还是西湖龙井,都改变了不了龙井绿茶的事实。而泾阳茯茶的难得,是在南茶西运的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品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就是发花,这种发花技术才真正确立了泾阳茯茶中国茶品牌中的地位。
更为难得的是,泾阳茯茶,南茶西运,横跨的区域多,耗费的银子多,动用的人力多,无论抚边还是易马,政府重视程度高。泾阳茯茶,就是中国茶叶发展史的一个活标本。从泾阳茯茶的身上,可以或深或浅的映射到任何一个中国茶品牌。
 
首先泾阳茯茶串联了很多饮茶方式
从泾阳茯茶往西看,往下游看,因为要更节省空间便于运输,用篾篓填筑的黑毛茶被压成长方形的砖体。为什么是长方形?因为西运的主要方式是车载,而不是马驼人背船运,规规整整才能装的多。到左宗棠主政新疆的时候,供应军需包括运输茯茶的大道,这条道路的路基,宽度为3丈至10丈,最宽处为30丈,车马往来可以通行无阻。官路两旁,5里筑一小墩,10里筑一大墩,作为里程标记。沿着陕甘茶马古道,它被运到西藏、新疆,或者从西安走太原汇入万里茶道运到蒙古,和边土疆域的煮茶法保持了同一脉络。甘肃人用茯砖来喝熬的浓浓的罐罐茶,西藏人用茯砖来打酥油茶,蒙古人用茯砖来煮奶茶,牛羊不下奶的季节用茯砖喝素茶,新疆人倒是习惯清饮,用来配馕,或者放在食摊上当招待茶。广东有早茶,北方人也有。呼和浩特的老人,清早二两烧麦一茯茶,或者一碗羊杂碎一壶茯茶。这个茶真不是泛泛的喝个茶,而是非常正式的配一壶茶。食客连喝带吃,可以在饭店坐一两个小时。茶有免费的,比如茯茶,也有付钱的比如普洱熟茶铁观音等。但每批客人,不论人数,都是单享一壶茶,这就是“正式”的意思。我第一次去呼和浩特,早餐去老馆子吃烧麦,不懂规矩,令起对面老者面前的一壶茶就倒,还喝的快,现在想想都汗颜。
从泾阳茯茶往南看,往上游看,压砖之前,其原料统一称为黑毛茶。黑毛茶也有粗细级别之分,粗的粗枝大叶,细的如天尖贡尖。黑毛茶的前身是绿茶,经过蒸压、渥堆和长时间发酵,色泽变得油黑或褐黑。西南地区有烤茶,陕南略阳人做罐罐茶,都是类似于粗枝大叶的绿茶。至细嫩的芽头被拔做贡茶,上缴给皇室及官府。
 
其次,泾阳茯茶串联了很多产茶区
从泾阳茯茶往南看,泾阳茯茶在陕西的前一个中转站是陕西汉中。唐朝时,随着文成公主进藏,回纥人开始以马换茶,茶叶取自陕南。到了宋朝,朝廷需要的马太多,陕南茶不够用,开始大量引进蜀茶。到了明朝,不光蜀茶,两湖的茶也中转汉中运到泾阳集散。再后来,因为湖南茶色重便宜耐泡,成了泾阳茶叶转运的主力。泾阳一个出口,便扯进了陕西、四川、湖南、湖北四个茶叶产区
尽管泾阳历史上很早就作为盛大的茶叶的集散地,但江湖上并没有泾阳茶这一名号。明清在泾阳转运的茶叶,都被笼统称为“湖茶”。因为是官方贸易,所以朝廷来往函件文书都冠以“官茶”称谓。哪个时候,泾阳只是转运地,对茶叶本质并没有带来根本性转变。但即使这样,泾阳压砖的技术也是目前存世紧压茶历史最悠久的,有600多年。这个时候。有一个模糊的名称,叫泾阳青砖。青即是黑的意思。与此相比,安化黑茶砖才诞生于1839年。普洱紧压茶技术更为短暂。
后来无意中发现,在一种条件下茶砖可以发出金花,泡出的茶有一种浓郁的茯苓菌香,更被边疆牧民喜欢。所以泾阳茶商就摸索着,形成一种工艺,总结了“三不离”。有了金花,才有了泾阳茯茶。没有金花,不叫泾阳茯茶
再者,泾阳茯茶兴衰是部贸易史
因为天平天国起义,江南战事不断,从福建运往蒙古的茶路不通,所以晋商就近在两湖制作砖茶,北上万里茶道。这个时候也是陕甘茶马古道泾阳茯茶式微之始。到了康熙四年,取消茶马交易。泾阳茶商开辟了西南的贸易之路,把茶多运往四川重庆,和藏民做生意。
 
最重要的,泾阳茯茶制砖技术独有
前面说了,发花是泾阳茯茶的独门秘诀。除此之外,泾阳茯茶虽被称为砖茶,但却和其他紧压茶大大不同。它不是压成砖,而是捣成砖。唐宋的团饼茶是紧压型绿茶,也有捣的工序,是把蒸软的茶树鲜叶捣烂,捣成烂泥状,然后拍成饼,就像往面点模子里填入面团,只改变形状并不改变密度。近代的砖茶,无论是安化黑砖,还是羊楼洞青砖,或者普洱茶饼,都是利用机械的压力,无论是像压饸络面的压床,还是油坊榨油的重锤,无论是人力机械还是自动化的机器,都是把茶叶挤在密闭的空间,大大改变密度。现代青砖茶的液压机显示的力量往往是好几吨,远非人工所能力及。泾阳茯茶介于两者之间,比青砖更松散,比散茶更密实。
泾阳茯茶的压砖是“捣”的动作,还会用细棍把各个角落夯结实,使其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容纳更多的茶。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也不是一次把茶装够填满,而是加一层捣一层。因为粗茶之间不易粘接,不易塑形,为了保证砖面齐整,手工茯茶一般要先置入纸封。否则,边角会多有脱落。脱模后,还要捆扎麻绳,以防茶砖发花过程纸封胀裂,或者在翻转倒腾中散形。制作茯茶加茶卤,不光提味,还有粘结作用。唐代前后,做茶饼都要加入粘稠的米汤,用以粘结。安化黑茶压砖,羊楼洞青砖,基本在同一时期诞生,依赖于人工机械的进步,强大的压力把茶叶压得很紧密。所以这两种茶会压印图文,而且字口清晰。普洱茶饼也是用了很重的石模具,增大了压力,为了压的形状更好,事先加了布包。除过以上这两种方式,对泾阳茯茶而言,就是用纸包住别让它散了。
 
一个更有趣的问题是,第一次发现茯茶发花是始于成砖前还是成砖后?我问到的泾阳人,都说这个问题刁钻。但从“捣”这种压砖的方式来说,应该是发现于成砖前。目前泾阳茯茶的制茶工艺从某种程度说是在恢复篾篓装运的方式。黑毛茶从湖南运到泾阳,是用篾篓装载,甘引茶粗老,一筐装90斤,陕引茶较细,一筐装50斤。毕竟茶叶轻,所以在装篾篓时,就使劲往里填装。略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装最多茶的方式就是装一层压一下,装一层压一下,而不是先灌满最后再压。这个篾包虽然不是砖茶,但也压得很紧,当然也更不是散茶了。篾包在运输过程可能有所损坏,所以要在泾阳另行检运。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把圆滚滚的茶篾包改制成方形的茶砖,从马驼人背水运改到以车载为主的陆运方式。所以在做茶砖的时候就仿照了装篾篓的方式,放一层紧一层,放一层紧一层。可能篾包在运输过程中经常掉到河里或多次淋了雨,或者人畜的汗水长期浸染,总之当时发现篾包中的茶有发花现象。可以肯定,这并不是个案,而是个大概率事件。只是最让人头疼的是,发花不均匀!有些有发花,有些没发花,有些发花重,有些发花轻。既然发花的茶改变了原来湖茶生涩的味道,更受消费者欢迎,那么,为何不让它全部发花呢?可以想象,制茶工人为了总结这个发花的生化条件,费了很多心血。能想到的是,篾包运输的很多情景被反复排查和实验,要找出其中最核心的一个或者几个。不用说,祈福仪式也用过,茶包也在水里泡过类似熟普的渥堆也用过。后来,终于找到了几条,比如碱性水是关键,不是河水不是雨水而是类似于汗水的水,比如茶叶密度是关键,不能过紧,不能过松,比如温度湿度通风是关键,所以仿照篾条编织的缝隙新压制好的茶砖要插孔。再到后来,浓缩成最核心的三条,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三不离”。为什么安化黑茶后来研制茯茶发花技术整整用去了十年之久呢?他们也仿照了很多条件,还有很多现代化仪器设备,包括请泾阳的茶工到湖南。到底为什么呢?我查了很多资料,把这个原因归结为黑毛茶原料陈化时间不够。清朝时期,黑毛茶从湖南安化运到泾阳,路顺了历时8个月,一般都得一年左右,在这个运输过程中,黑毛茶都在湿热的环境中陈化。而且有的大茶商为了平抑采购价格,还要囤积原料,这样前后可达三年之久。泾阳茯茶的醇厚,这是时间功力的积淀。从采摘鲜叶到压制成砖,中国茶里面没有第二个像泾阳茯茶这么长的历程了!你说说,它是不是个活标本?
茅台酒的酒曲,臭豆腐的酵引,名小吃的老汤,这都是时间的功力,非人力所能复制。
如果在中国茶中找个坐标,除了泾阳茯茶,你说说,还有谁合适?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有点孕育新生命的感觉,激动,又有点不安。始翠山,讲述不一样的陕茶故事,欢迎您的关注。也希望您动动手指,多分享,多互动,多指导。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马古道  普洱熟茶  西湖龙井  饮茶方式  普洱茶饼  茶叶产区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茶叶的推广之路越走越窄
中国茶叶的推广之路越走越窄
中国茶青年众创中心已正式成立
中国茶青年众创中心已正式成立
中国茶企登陆纽约时代广场
中国茶企登陆纽约时代广场
中国茶业商学院7月成立
中国茶业商学院7月成立
中国茶文化系列讲座第一讲
中国茶文化系列讲座第一讲
日本与中国茶道之间的差别
日本与中国茶道之间的差别
中国茶业商学院下月成立
中国茶业商学院下月成立
祁红博物馆开馆仪式暨中国茶业
祁红博物馆开馆仪式暨中国茶业
“大家”顶级普洱收藏茶正式被
“大家”顶级普洱收藏茶正式被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
中国茶应保持多样性
中国茶应保持多样性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