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越耐泡品质越好吗
时间:2023-11-24来源:茶的故事 作者:杯小茶浏览:
次
我们平时喝茶,常常会说到茶叶耐不耐泡这个问题。 有的茶,泡了3泡以后,就表现为茶汤明显变淡、水味很重,一般我们就说这个茶不耐泡;有的第1泡到第3泡浓度是降低的,但是第4泡到第7泡,茶味又慢慢上升,呈现出奇妙、丰富的变化,甚至可以慢慢品到十几二十泡。这种茶是
有的茶,泡了3泡以后,就表现为
茶汤明显变淡、水味很重,一般我们就说这个茶不耐泡;有的第1泡到第3泡浓度是降低的,但是第4泡到第7泡,
茶味又慢慢上升,呈现出奇妙、丰富的变化,甚至可以慢慢品到十几二十泡。这种茶是比较难得的
好茶。
那么
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
泡茶就越好呢?
目录
并没有绝对关系
茶树有乔木、小灌木、灌木,乔木茶因为根系发达,能吸收到更深层土壤的养分,相对来说也会更耐泡一些。即使都同是灌木,不同的
茶树品种特性不同,耐泡程度也会有差异。
一般来说,树龄越老滋味越醇厚,茶越耐泡,这也是很多人追捧
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
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山地茶与
台地茶、高山云雾出
好茶、上者生烂石,如此等等,说的都是
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
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
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绿茶的
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然而我们都知道
绿茶属于不是很耐泡的茶。而
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
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
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
工艺不同有关。如果是更加粗老的茎叶,反而会因为衰老而寡淡。
揉捻
揉捻的
工艺是破坏
茶叶细胞结构,让茶汁流出,发生
酶促反应。同样的
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切碎
越完整的
茶叶越耐泡。
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故而也没那么耐泡。像国外的一些
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冲泡出的
茶汤浓度和口感,除了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
有人说
冲泡方法对
茶叶的耐泡度有影响,的确是这样的。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
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去就没什么味了。
尤其是第一道
润茶,很多人喜欢用沸水
润茶,其实最好用70-80℃即冲即出,散去一些陈气、杂味,让
茶叶稍微舒展开来就可以了。
像
绿茶这样不太耐泡的茶,每一泡留下一些水不要倒尽,俗称“留根”,这样会使下一
泡茶不至于太淡,也是延长
绿茶耐泡性的一种
泡茶技巧。
那么,说了这么多,有人肯定要问杯小茶:
茶叶是不是越耐泡越好呢?
诚然,在买茶的时候,是否耐泡也成了消费者关注的要点,
耐泡度的确是判断
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
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
冲泡,但是与
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
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
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
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同样的
茶类,一般来说,
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