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有幸随郭子剑老师到云南茶山收茶,下面将把这个过程讲述给大家。
一、早年走访茶山,奠定专业基础
二、老班章,收茶去
从勐海县城驱车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老班章。老班章的村门已经修缮一新,旁边还竖起“禁止到茶地收购鲜叶”的牌,落款时间为2013年元月。郭老师说,这样是为了避免对珍贵古树的过度采摘,茶客只能到村里收购加工好的毛茶。
由于老班章炙手可热,茶叶的真伪成了茶人们最头疼的问题。但是,郭老师一点也不着急。早在几年前走访茶山时,他就与几个茶农结为好兄弟。每年春茶季,他们都会按照郭老师的标准把毛茶做好,等郭老师上山验收。
我们一行进门时,他们正忙着在锅灶上炒制新茶,门口的空地上晾晒着加工好的毛茶。见我们到来,对方一边高兴地招呼“郭老师来了”,一边把我们往屋里请。
这批老班章的质量还不错,郭老师当场决定买下。在老班章都是现金交易的,所以都要随身带着一大沓现金。然后,双方在纸箱上签名、标注,以防茶叶被掉包。
三、收茶,并非所有茶都与我们有缘
第二天,我们去了另外一个村寨。几十公里的山路坑坑洼洼的,由无数急弯、陡坡组成,路面还十分泥泞,一不小心车轮就会陷进去。
又是开了近两小时的车,才来到一个茶农家。郭老师熟络地与对方攀谈起来,闲谈中得知当地前几天都在下雨,茶叶没法晒透,都要放在大棚里阴干。
随后,郭老师取了一小撮茶叶,开汤品饮之后,认为口感太寡淡了,而且还带有杂味。对方马上表示可以降价出售。
但郭老师坚持道,“我们做的茶,以后要是卖不出去,留着自己也能喝。”如果茶叶品质达标,一分钱都不会少,但是茶叶质量不好,会影响后期的拼配和存储。
就这样,开了近两小时的车过来,才待了不到半小时,又要启程回去。虽然觉得花在路上的时间这么长,一点都不划算。但同时,又从心底里生出深深的敬意,对茶叶的质量如此坚守,这是怎样一种匠心?
在云南的短短几天,跟着郭老师四处走访、收茶,一方面对制茶、收茶的过程有了初步体验,另一方面,对郭老师又多了一丝感佩。专注普洱茶19年,只做专业的普洱茶,这,从来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当这些茶从云南山野里走来,当它们经过专业的初制、拼配、储藏,逐渐转化为我们喜爱的样子,你会深深地感受到,这一步步走来,唯有用心,别无捷径。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