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因素决定了茶叶的耐泡度呢?
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一般来说,茶树的经济年龄在六七十年之内,即在这个时段之内,茶树会持续萌发茶芽,新生叶,可供茶农采摘。也不排除像一些乔木型的茶树、上百年的古树过了这个时段依然有较好的长势,但这对施肥、修剪、茶园管理等都是有要求的。笼统地讲,树龄越小的茶树,香气好,但也越不耐泡;树龄越长的茶树内含物质丰富,果胶等多糖含量高,相对更耐泡。新茶香,老茶浓。
叶片的老嫩
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需要说明的是,耐泡的茶不一定就比不耐泡的茶要好,只能说明这个茶“续航性”强。比如用粗枝大叶发酵的熟茶就比取自芽尖的宫廷熟普要耐泡许多,但滋味也要淡寡许多。
揉捻程度
茶叶的捻揉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同种鲜叶内含物质含量相当情况下),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所以完整的散茶比碎茶要耐泡得多。
当然,也有尤为耐泡的“碎茶”,比如一款产自高马二溪的安化黑茶。其秘密就在于它的加工工艺,茶叶切碎后又进行了相当严实的紧压。很多朋友大概不明白为什么切碎后又要紧压。切碎是为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茶内物质。,而压紧就是为了控制此时碎茶内含物质过快地流出。这样,这块茶在慢慢松展中均匀出味,即增加了茶汤的浓度,也增强了耐泡度。
干燥方式
茶叶的干燥是为了更好的发挥香气,控制干茶的含水量利于保存。干燥方式有多种,如炭焙、炒干、晒干等。同种鲜叶制作的茶类,一般干燥温度低的茶要比干燥温度高的茶耐泡,原因就在于在制程中温度会迫使叶内物质更易溶出。
叶梗的含量
茶梗中含有相当多的多糖和香气物质。多糖是什么?我们吃的米饭,淀粉就是其中一种。而老叶老梗里头更多的是果胶,纤维素,木质素这些多糖。多糖具有一定的粘性,而且不易溶于水,它们对茶的耐泡度贡献很大。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黑砖茶,寿眉贡眉,普洱茶等都会拼配一些茶梗在里头。
茶叶的存储时间
有些茶叶如寿眉,生普,黑茶等,在规范的储存过程中,经过内酶或外酶的转化,其内含物质变得愈加丰富,耐泡度也越来越高。但这耐泡度不会无限期增加,当微生物和空气的氧化把茶叶里的成分用的差不多了,这茶和枯枝败叶就相差无几了。很多十几年的老茶,都适合先泡后煮,滋味丰富,变化多端。
冲泡方法及水温
喝茶时,一泡茶能泡多久与我们茶艺师泡茶手法关系最大。
茶水比: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
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
水温的高低也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总体来说,一泡茶叶内含物质就那么多,出的快,就几泡;出的缓,则好几泡。
所以,说了这么多,其实单方面是不可能衡量出茶的耐泡度的。本文也仅是以理论分析结合大家日常品饮经验,希望茶友在喝茶中喝出个所以然来,喝得愈发有味儿!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