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班章是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混坝东南部高耸的布朗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行政区划上属勐海班章村委会管辖。距距勐海县城约60公里。班章村委会下辖有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等九个自然村落(村民小组)。“班章”意为“能养活鱼的地方”。现老班章全寨共有百多户人家,全部为爱尼族,人均拥有古茶树100株左右,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依靠。
2001年,每公斤涨到11元至12元,但勐海茶厂只收了一部分就停止收购。
2002年,每公斤突然涨到80元至120元,而其他地方的古树茶每公斤才几十元。
2005年,每公斤干毛茶120元至180元。
2006年,每公斤180元至400元。
2013年,一公斤3000元的毛茶收购价,让老班章成为了指责的对象,省外媒体的焦点在于价格和炒作。可是,有多少人知道班章茶成为价格王的成因?又有多少人知道10年前班章村的贫困?普洱茶从2007年之始一直低迷如是,通过一个产业的人合力打造一个山头,通过一个山头茶效应来拉动一片茶区的想法既现实也成功。本来这些都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却成了问题。
当然,云南茶界的反应也让人瞠目结舌。大家就价格而争论价格,就炒作而否认炒作。这种追着外人跑的思维让人感觉很奇怪,而这种思维从普洱茶2000年开始在国内市场发端就一直存在。说白了,一是业界缺乏独立思维,二是业界缺乏应对的措施。
其实,普洱茶的大树茶也好、台地栽培的小树茶也好,都只是普洱茶原料的一种,普洱茶的价格有高有低,也很正常,任何茶类都有高中低端品牌,普洱茶也如是。只不过,茶叶营销一直是沿用几千年的传统的销售模式,大部分厂家品牌意识不强,就只好靠产品说话,形成了今天普洱茶行业合力打造“山头茶”的局面。表面看起来,“名山茶”似乎就是普洱高端茶的代表,其实这是个误区。因为即使拿到好原料不等于就得到了好茶,普洱茶的原料、加工工艺、仓储是三个不可或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