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很简单,两大厂,特别是大益,在熟茶发酵技术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清楚是发酵池的原因或者是其他,也有可能是心理作用,我总觉得以7572及销法沱为代表的两大厂的熟茶有着天然的优势,是两大厂之外所做的熟茶所无法比拟的。我喝其他厂生产的熟茶,总觉得不对味,许是心理作用,许是真的两大厂的发酵池比较特殊。当然,不得不提原昆明茶厂的7581。昆明茶厂未倒闭前,此茶的江湖地位与7572无异,都属于普洱熟茶的标杆产品。今日之7581,偶尔有那么1-2批可以有以前的感觉,但是品质不如两大厂之熟茶来得稳定。
两大厂的生茶有啥特点?
1、我认为普洱生茶,叶片必须有一定的揉捻度。为何?其实揉捻本身是一门很需要经验的技术,比如要茶汤浓酽,自然揉捻力度要大、揉捻时间要长。比如,已香气见长的茶,则不宜重度揉捻。但是,揉捻是必须以及必需的,也就是一定要和不可少的。两大厂的大部分生茶,都会根据其茶青本身的特性,辅以不同程度的揉捻。而很多小厂茶,为了使得叶片完整好看,往往存在揉捻度不足的问题。适度的揉捻,可以刺激茶叶内含物质,使之适宜后续的转化。基本上你看两大厂的茶,都是有经过适度揉捻的。
对于中壮等级的茶青,则揉捻力度的控制就比较艺术化了,要香气高扬,则轻揉捻,要味道浓,则重揉捻。
对于芽尖这种嫩叶,则本身就不适合怎么揉捻。
揉捻的作用在于,挤破茶叶的细胞壁,使得茶多酚、儿茶素等等茶叶有效成分产生聚合,而后也使得茶叶有机会再日后的时间里产生后发酵作用。若未经适度揉捻的茶叶,由于细胞壁完整,其茶叶内部有效成分无法释出,不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及有益菌群接触,不利于后续转化。
2、紧压度
两大厂的茶,几乎都是机器压制,当然机器压制的也有松紧之分。比如大益今年的国韵60生饼就压得松垮垮的。而很多中小茶厂,几乎清一色的标榜古法石磨压制。那到底是机器压制(紧压度高)好,还是石磨压制(紧压度低)好呢?这其实很见仁见智。
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紧压度高的生饼。一则饼的边缘不容易掉茶沫、二则在漫长的存放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保存茶之气味。
估计有茶友会说,以前号级茶都是石磨压制的。这个问题我实在无法解释,因为个人没喝过号级茶,而且号级茶当年作为新茶时候的样子,我也没见过,也不知道他们紧压度如何。要知道,石磨压制也可以获得很高的紧压度,而机器压制同样可以压得很松。
以我个人而言,类似银大益那种紧压度就刚刚好。即可以很好的保持茶之气味又不至于开片茶累得半死。
3、拼配
其实不大敢说拼配。怕被人用板砖拍死或者被口水淹死。
个人认为,成功的拼配,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茶本身的滋味,也能提高茶的性价比。而且,这么一路喝下了,被很多人所不屑的大益与下关的“拼配台地茶”之口感的丰富度,是其他厂所出产的茶所没有的。我个人喝茶,很喜欢一些领域宽广的茶,也就是层次感要丰富,要能满足我舌头上各个部位味蕾的需求。因此,我只能喝一些“台地拼配茶”。
总结:
其实想说的很多,只是付诸笔端时候,又觉得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这只是一个不算总结的总结。
当然,以上各茶都必须是仓储良好的茶。
我最近一直在想,或许两大厂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两大厂的茶(剔除某些质量不好的来料加工的订制茶),如果仓储正确,一般不会令人有太大的失望。
2011年5月9号年笨泥再次修正:
借用台湾茶人的话,增加以下内容:
所以,藏生茶要看自己的茶是物理变化了,还是化变化了。
所以,藏生茶要看自己的茶,是苦涩味随着时间钝化了,还是苦涩味随着时间成为甘甜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