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李时珍为什么喝茶喝出了病

时间:2023-12-08来源: 良医之路 作者:刘伟浏览:
张东按:在我的临床中很多患者都有喝茶的习惯,我经常会和病人说要忌茶,有时候病人很疑惑,以为是因为茶是解药的所以才不让喝茶,否则茶这么好,为什么不让饮茶呢?这茶到底应不应该喝呢?茶的宜与忌,很多患者不知道,很多医生也常常忽视,关于茶之性这篇文章做了较为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张东按:在我的临床中很多患者都有喝茶的习惯,我经常会和病人说要忌茶,有时候病人很疑惑,以为是因为茶是解药的所以才不让喝茶,否则茶这么好,为什么不让饮茶呢?这茶到底应不应该喝呢?茶的宜与忌,很多患者不知道,很多医生也常常忽视,关于茶之性这篇文章做了较为完整的回答,阐明了一个日用而不知的问题。
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广受大众的喜爱,其药用价值也很早就有记载。最早在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日:“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最初先民们以喝茶来解毒治疾,进而不断发现其新的功用甚至披上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其作用从简单的少睡,消食,清热,解毒,直至终极的延年益寿而成为养生仙丹。
 
其具体功效可以概括为以下近20种:少睡、消食、祛风解表、安神、醒酒、坚齿、明目、清热、解毒、去痰、去肥腻、清头目、下气、止渴生津、利水、通便、消暑、治痢、延年益寿等。以至于唐代《本草拾遗》认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我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享年89岁的清乾隆帝也曾经说过“君不可一日无茶”。茶流传到日本后,对茶更是推崇之至,日本“茶祖”荣西禅师在《吃茶养生记》上卷开篇写道:“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人伦采之,其人长命。”
而同时也有一些对茶的质疑,如唐陈藏器《本草拾遗》“食之宜热,冷则聚痰”,明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过食伤脾,令人面黄肌瘦”,而李时珍对茶批判最为激烈的,他年轻时嗜茶,“每饮必数碗,轻发汗而肌骨轻,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癖闷呕恶,即腹冷洞泄”,“茶苦而寒,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癖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泄,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而妇妪受害更多,其为患也,又可胜言哉。人有嗜茶成癖者,时时咀饮不止,久而伤营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叹惋。陶隐居《杂言》言丹丘子、黄山君服茶轻身替骨,公《食忌》言苦茶久食羽化者,皆方士谬言误世者也。”
为什么对茶的评价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差,李时珍又为什么有如此极端的评价呢?我们要先从茶的本性说起。
 
茶树产于南方诸省,喜阳光,喜水,但不喜长时间被水浸泡,故多长于丘陵山地。一般于4到6月采春茶夏茶,红绿茶采摘标准为一芽1~2叶,粗老茶可一芽4~5叶。采摘后经杀青、捻揉、干燥制成绿茶,鲜叶经凋萎、捻揉、发酵、干燥制成红茶黑茶
茶为什么会有提神的作用?当然从现代药理学上讲会说茶叶中含有咖啡碱,那从中医上看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茶叶茶树的芽和叶,尤其是嫩叶。芽、嫩叶秉承生发之气,五行属木,从茶叶喜阳光、喜水但不喜被水浸泡的性质来看,其性条达而不喜瘀滞,更是木性的特质。而且茶多采摘于春季,嫩芽初萌,正是得春生之气,木向上的生发之力甚强,兼之茶体轻浮,其味虽苦而气薄,故有提神的作用,而且可清利头目,祛头痛、倦怠。茶之性属肝木,其味苦而性微寒,性苦而寒,入胃、心、肾经,故可消食、化痰、利尿、除烦渴;肝开窍于目,故可治目昏、目赤。
茶是如此之好,为什么李时珍还说喝茶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其实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有适合的人群就有不是合适的人群。如前所述,茶属木,其得春之生发之气甚强,五行木克土,因此脾胃衰弱的人饮茶则会伤脾胃。又因茶性属寒,大家都知道,绿茶是清明前采摘最好,清明是早春,冬之寒还未尽,因此其寒性更强,因此对脾胃虚寒者就会更有伤害。
 
我们知道脾主土,主运化,脾伤运化不利则水湿聚,所以李时珍说“不癖闷呕恶,即腹冷洞泄”,皆脾胃之伤。脾胃营卫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伤化源不利,则为营卫气血赖之以化生,再加之痰湿水饮,则“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癖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泄,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皆现。所以李时珍对茶评才会如此激烈,这也是他的亲身体会,当然这也有社会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社会对茶推崇至极,以茶代药,盲目认为茶可延年益寿,上至公卿,下至市井,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会饮茶,以至于春茶上市时“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而李时珍以其亲身的体验,感到了大量饮茶对脾弱及虚寒者的伤害,并对当时很多人因大肆饮茶使身体受到戕害而不自知,而很多人还在吹嘘大量饮茶可羽化成仙的现状感到愤慨。
另一方面是由于他生活在明朝的中晚期,之前中医界由于刘河间寒凉派及朱丹溪滋阴派的盛行,多用寒凉及滋阴泻火的药物,出现了过耗血伤脾的诸多问题,于是明中期出现的温补派开始大行其道,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正好成书于这个阶段,所以对寒凉药物危害的认识比较深刻,也算是顺应了当时的学术潮流。
当然,李时珍所指的很可能是未发酵绿茶,我们知道,茶叶发酵茶和非发酵茶,从发酵程度上分为:
 
一、未发酵茶,包括各种绿茶
二、 半发酵茶,代表有武夷山的岩茶和安溪的铁观音和台湾等地的乌龙茶白茶黄茶,其中白茶铁观音、水仙等发酵程度轻,属于轻发酵茶,武夷山岩茶、台湾乌龙茶属于重发酵茶
三、全发酵茶,包括各种红茶黑茶。而发酵过程多多少少都会经过高温杀青或者干燥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发酵以后的颜色、气味已经成分的变化以外,其寒性也有所减轻。 可惜,红茶全发酵茶发酵工艺诞生于明末,盛行于清初,而半发酵茶乌龙茶及武夷山岩茶,其起源虽然说法不一,但也是清之后才在民间广为流行,所以李时珍老人家喝的是未发酵绿茶,他是无缘喝到我们现在的各种红茶黑茶黄茶岩茶发酵茶半发酵茶了。
从现代植物学的角度上看,茶的主要药效成分有两类,一类是生物碱类,主要是咖啡碱和茶碱。另一类是茶多酚类,主要是儿茶素茶黄素茶叶随着发酵程度的变化,其内在的药效成分也发生着变化,总的来讲是发酵程度越深,一方面,生物碱含量就逐渐降低,其兴奋、利尿及降胆固醇的作用逐渐下降,而收敛之性逐渐减弱,对胃黏膜的刺激也就随之减轻,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对脾胃的攻伐之力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茶多酚氧化物、茶黄素茶褐素逐渐含量升高,其健脾消食,通利肠道,轻身减脂的作用逐渐加强。
 
决定茶之性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采摘季节,虽然都是茶之芽或叶,采摘时间越早,冬之寒气为全退,寒性越大;采摘季节越早芽及叶越嫩,生发之气也越强,加之寒气,由此对脾胃的杀伐也愈甚。而有些夏天甚至秋天采摘大叶种的茶如铁观音、古乔木普洱茶,虽仍具木的属性,其叶已长大,芽叶的生发之气相对减弱,加之季节,寒性也大有减轻,因而对脾胃的伤害就会相对和缓。
由此,我们知道,茶对脾胃虚弱、脾胃虚寒以及内有寒湿、水饮、痰浊的患者,还有体质阳虚、气虚的患者是不适宜的,反之,对内有实热,过食肥甘、油炸食物,体内积热的患者是适合的。对于前者,即使是饮用发酵茶或者半发酵茶也要适可而止,不宜过量,毕竟体质和病理因素不宜过饮。
 
另外,关于茶解药之说,也要区别对待,要知道在中医里,茶也是一味药,古方还有川芎茶调散,即是以茶入药。茶可以解药之毒,不代表可以解药,就像甘草也可以接百毒,但不会解药一样。但当你将茶也当做一味药的时候,就有适合不是适合之分,以及对于已经开的中药是否冲突的问题,如果冲突,当然是不宜同时服用的。所以对于茶的宜与忌,也要因人而异,而对于病人,则要听医生的嘱咐。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全发酵茶  发酵工艺  半发酵茶  轻发酵茶  采摘标准  茶褐素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经常喝茶可以提高记忆力
经常喝茶可以提高记忆力
喝茶的禁忌之事
喝茶的禁忌之事
喝茶是一个最能静心且淡定从容
喝茶是一个最能静心且淡定从容
当代人的喝茶方式的特点
当代人的喝茶方式的特点
冬季喝茶保健的方法
冬季喝茶保健的方法
警惕喝茶的十大误区
警惕喝茶的十大误区
喝茶减肥注意事项
喝茶减肥注意事项
冬季喝茶的好处多
冬季喝茶的好处多
避开7种错误喝茶方式
避开7种错误喝茶方式
想青春永驻就学习每天喝茶吧
想青春永驻就学习每天喝茶吧
喝茶的价值观取舍
喝茶的价值观取舍
聊聊喝茶后的感觉
聊聊喝茶后的感觉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