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藏茶30万吨,其实并不多。问我为什么?且看且分析。
首先,咱们来做一道数学题。
解:已知:30万吨=300000000000克
则:300000000000÷357=840336134.4537815饼
已知:人口800万,其中100个人有1个喜欢喝茶,
则:8000000×0.01=80000人(喜欢喝茶)
已知:4人每月共消耗1饼茶(标准357克)
则每月消耗:80000÷4=20000饼
则每年消耗:20000×12= 240000饼
已知:30万吨为840336134.4537815饼,东莞1年消耗240000饼
则:840336134.4537815÷240000=3501.40056022409≈3501年
所以,若东莞喝茶要消耗30万吨茶叶,则需要3501年。
凭借东莞四分之一人口消耗30万吨茶叶需要3501年,从数学上精准计算似乎完全正确,甚至笔者在计算这个题目的时候,也丝毫找不出任何错漏之处。但今天,笔者要论述的是“东莞藏茶30万吨,其实并不多”。问我为什么?且看且分析。
东莞被誉为“藏茶之都”,早已闻名于全国。作为“藏茶之都”,东莞确实收藏了一定量的茶叶。一篇行业文章的内容里提到:“东莞民间每年的普洱茶收藏占据了云南总产量的五分之一,累计的藏茶量已突破3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普洱存茶之都”。那么问题来了,假设东莞藏茶有30万吨,那30万吨茶叶都是普洱茶吗?
走访茶叶市场,老茶友告诉我,有四种茶叶具有可收藏性,分别是白茶、黑茶、藏茶和普洱茶。东莞藏普洱茶的人居多,但是收藏“藏茶”和“白茶”的人也不少,道滘茶叶市场茶人荟收藏的藏茶近500吨,并且存放时间已有十多年。塘厦一藏家收藏白茶量也是近百吨,而东莞大收藏家蔡金华先生家里的宝贝也并非全是普洱茶。
再议,业界常言“普洱茶越陈越香”,意思就是普洱茶放得越久,后期转化越好,升值幅度就越大(暂不考虑,存放方式不当或名气小,品质差的产品)。那试问一下,东莞藏茶30万吨,是否都是存放几十年的老茶?或是中期茶?新茶占据的比例又是多少?在30万吨茶叶里面,有多少可以拿来品饮?又有多少需要继续存放暂且不适合开汤的?
好茶予以收藏,予以赠送,或予以宣传品鉴,少之用以大方开汤品茗。市面上用于品茗而流通的老茶很少,但是市场对于老茶需求量很大。如今品饮市场日渐成熟,市场对老茶的需求量又大,老茶开仓流入市场的话,其被消耗速度必定加快,而且还会疯狂增长,即使是30万吨茶叶,也将可能瞬间被“消灭”。
再举个例子,远在非洲的摩洛哥国家是中国茶叶出口大国,每年都向中国购买大量茶叶。在摩洛哥国家,大部分家庭的收入都用于喝茶,在当地喝茶被视为重要性仅次于吃饭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甚至觉得自己身体的一半都是茶。据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营史录记载,1950年至1993年这段时期,中国茶叶对摩洛哥国家出口量从每年3912吨,升至24563.44吨,这些茶叶并非用于存放而是全部被饮用。由此可见,在一个人口仅有2000万的国家,一年需要消耗掉2.4万吨的茶叶,相比中国13亿人口(2013年统计局公报),东莞藏茶30万吨又似乎冰山如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