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东莞囤茶30万吨是多还是少

时间:2023-12-11来源:茶资讯 作者:佚名浏览:
东莞藏茶数量达30万吨,假设东莞常住人口800万,其中100个人里有1个喜欢喝茶,平均每4人每月共消耗1饼茶(标准357克),要多少年才能把30万吨消耗完毕?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东莞藏茶30万吨,其实并不多。问我为什么?且看且分析。
首先,咱们来做一道数学题。
东莞藏茶数量达30万吨,假设东莞常住人口800万,其中100个人里有1个喜欢喝茶,平均每4人每月共消耗1饼茶(标准357克),要多少年才能把30万吨消耗完毕?
解:已知:30万吨=300000000000克
则:300000000000÷357=840336134.4537815饼
已知:人口800万,其中100个人有1个喜欢喝茶
则:8000000×0.01=80000人(喜欢喝茶
已知:4人每月共消耗1饼茶(标准357克)
则每月消耗:80000÷4=20000饼
则每年消耗:20000×12= 240000饼
已知:30万吨为840336134.4537815饼,东莞1年消耗240000饼
则:840336134.4537815÷240000=3501.40056022409≈3501年
所以,若东莞喝茶要消耗30万吨茶叶,则需要3501年。
凭借东莞四分之一人口消耗30万吨茶叶需要3501年,从数学上精准计算似乎完全正确,甚至笔者在计算这个题目的时候,也丝毫找不出任何错漏之处。但今天,笔者要论述的是“东莞藏茶30万吨,其实并不多”。问我为什么?且看且分析。
东莞被誉为“藏茶之都”,早已闻名于全国。作为“藏茶之都”,东莞确实收藏了一定量的茶叶。一篇行业文章的内容里提到:“东莞民间每年的普洱茶收藏占据了云南总产量的五分之一,累计的藏茶量已突破3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普洱存茶之都”。那么问题来了,假设东莞藏茶有30万吨,那30万吨茶叶都是普洱茶吗?
 
走访茶叶市场老茶友告诉我,有四种茶叶具有可收藏性,分别是白茶黑茶藏茶普洱茶。东莞藏普洱茶的人居多,但是收藏藏茶”和“白茶”的人也不少,道滘茶叶市场茶人收藏藏茶近500吨,并且存放时间已有十多年。塘厦一藏家收藏白茶量也是近百吨,而东莞大收藏家蔡金华先生家里的宝贝也并非全是普洱茶
再议,业界常言“普洱茶越陈越香”,意思就是普洱茶放得越久,后期转化越好,升值幅度就越大(暂不考虑,存放方式不当或名气小,品质差的产品)。那试问一下,东莞藏茶30万吨,是否都是存放几十年的老茶?或是中期茶?新茶占据的比例又是多少?在30万吨茶叶里面,有多少可以拿来品饮?又有多少需要继续存放暂且不适合开汤的?
好茶予以收藏,予以赠送,或予以宣传品鉴,少之用以大方开汤品茗。市面上用于品茗而流通的老茶很少,但是市场对于老茶需求量很大。如今品饮市场日渐成熟,市场对老茶的需求量又大,老茶开仓流入市场的话,其被消耗速度必定加快,而且还会疯狂增长,即使是30万吨茶叶,也将可能瞬间被“消灭”。
 
另外,据历史记载,茶曾是风靡全球的健康饮料之一,受各个国家人民的青睐。近年我国不断倡导健康发展,更提出“全民饮茶”概念,加上茶本身就是一款对身心有益的产品,每年喝茶人数上涨5%其实也不为过。
再举个例子,远在非洲的摩洛哥国家是中国茶叶出口大国,每年都向中国购买大量茶叶。在摩洛哥国家,大部分家庭的收入都用于喝茶,在当地喝茶被视为重要性仅次于吃饭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甚至觉得自己身体的一半都是茶。据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营史录记载,1950年至1993年这段时期,中国茶叶对摩洛哥国家出口量从每年3912吨,升至24563.44吨,这些茶叶并非用于存放而是全部被饮用。由此可见,在一个人口仅有2000万的国家,一年需要消耗掉2.4万吨的茶叶,相比中国13亿人口(2013年统计局公报),东莞藏茶30万吨又似乎冰山如一角。
 
谈到这里,有茶友会问,每年各个产茶之地必然会有茶流入东莞,而东莞也是每个茶企销售与宣传的必争之地,势必每年流入东莞的茶叶与消耗的茶叶数量上大致持平,甚至供过于求。果真会是这样吗?对于“流入与消耗”这一貌似平衡的法则,我只能说东莞藏茶气候条件优异,一直被业界视为“中国茶仓”,蕴化一批又一批的优质茶叶,即使每年有茶叶流入东莞,也只能视作在中国茶仓陈化,如要开汤品茗仍需要沉淀一段时间。
综上所述,东莞藏茶30万吨里并非全部都是普洱茶,也并非全部适合开汤品饮,加之近年来健康饮茶人数日趋上涨,茶文化在众多茶商茶企、茶协会中传播,甚至在国家级领导人的促进下,茶开始以“国礼”身份走出国门,迈向全世界。至此,你还会说'东莞藏茶30万吨很多'吗?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普洱茶收藏  茶叶市场  越陈越香  中国茶叶  茶文化  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人专业术语
茶人专业术语
普洱茶古树纯料茶的8种形式总
普洱茶古树纯料茶的8种形式总
泡普洱茶的几个小细节
泡普洱茶的几个小细节
茶叶的冲泡技巧
茶叶的冲泡技巧
喝一杯禅茶
喝一杯禅茶
闲谈普洱标杆茶
闲谈普洱标杆茶
宋代的制茶过程
宋代的制茶过程
宋代宫廷茶文化
宋代宫廷茶文化
关于普洱茶收藏的几个盲区
关于普洱茶收藏的几个盲区
普洱茶外形术语
普洱茶外形术语
普洱茶色泽评语
普洱茶色泽评语
景洪云丰茶业有限公司简介
景洪云丰茶业有限公司简介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