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和英国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中国茶在千百年中生发而成,自然而分散,农产品特性显著,而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则走了和中国茶所代表的茶文化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利用其工业优势以及在工业革命中形成的标准化的思维,英国茶选择了标准化,而标准化成就了目前的茶叶消费市场中的第一大门类——红茶。英式下午茶所代表的红茶消费和中国茶所代表的清饮的六大茶类百花齐放的局面,构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对英式下午茶所代表的红茶文化知之甚少,大部分知识都是从秋宓在弘益茶道美学微刊中的关于下午茶的文章中学到的。随着对英式下午茶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心中开始对英国茶和中国茶有了做对比的想法。当然,以自己目前的知识水平来做一个比较的话,好多比较都是浮于表面的,认知也不够深刻。秋宓因为参加弘益大学堂第24期高级评茶员的课程,所以才得以有机会向她当面请教我的困惑。·
借着课间的罅隙,断断续续地跟秋宓聊了几次。基本每一次都在听她给我普及英国的茶文化史。从袋泡茶到高茶、低茶,从非标准化到标准化,秋宓每次都耐心地给我解释英国茶文化背后更深刻的历史意味。从国内到香港,再到英国,从普洱茶喝到英式下午茶,经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茶的消费观和消费形态,对茶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
中国六大茶类的形态,在本质上是农业社会的初级形态,大茶类下面有很多的分支,但有除了工艺相对接近之外对品质的评价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一个标准,在国内的饮茶群体中,好大一部分不能接受英国茶所代表的调饮的饮茶方式,他们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这样冒犯了中国茶所代表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好不容易才走到体会茶的本味的道路,再往茶里加奶,始终是不伦不类。而在英国的茶世界里,运用在工业革命中所积累起来的一套认知理论 ,将茶的神秘化最大限度地去除,让茶变得更加透明、稳定、易于控制,从而满足工业化社会的批量需求,也让英式茶中的红茶成了世界性的茶消费品,完成了一片树叶最大程度的全球化。
除去对中国茶和英国茶的比较,其实我更关心的是在英国去传播中国茶,或者是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茶清饮方式的可能性。秋宓告诉我,要在英国做纯粹的清饮茶的市场,还是有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都接受惯了袋泡茶和加牛奶的调饮,要让他们的饮茶习惯立马得到改变这个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哪怕是像曼彻斯特这样的大城市,要开一家中国茶为主的茶馆,存活下来的难度还是很大。而且在英国人的观念里面,茶就是茶,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舒适的体验,而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接受中国茶所倡导的通过饮茶和学习茶道,理解中国茶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谛。
在对比完中国茶和英国茶的不同之后,脑海里还是有个困惑。既然在目前的英国来看,做纯中式的茶馆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商业选择,那秋宓为什么还投入极大的热情到中国茶的学习之中呢?在听完我的困惑之后,秋宓没有任何的犹豫,给我解释了为什么自己要投入到中国茶的学习和传播之中。
热爱,要不是热爱中国茶所代表的茶的味道和生活方式,自己也不会劳心劳力地去学习、去传播中国茶文化。因为热爱,所以想在茶路上更加精益求精,也就不计较太多的得与失。
中国茶好,但不能只停留在自己知道的层面上,还是想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中国茶的好,尤其是在红茶调饮为主要茶饮用方式的英国。秋宓坦言,自己不停地在学茶和传播中国茶文化的时候,也想通过传播中国茶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好茶,让他们体会其中的美好。秋宓发现要想在国外推广中国茶首先要先了解其他国家的饮茶文化,比如英国这样的饮茶大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下午茶文化,从学习英国茶文化开始,倒是一个好的切入点。此外,也想让外国朋友多了解中国茶和中国文化 。
茶是一个好东西,推广开来,更多地影响身边人,茶的本质是分享,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希望能够影响更多人,投入到茶世界,让茶成为生活的一种选择。
像秋宓这样优秀的弘益大学堂国际化同修代表,虽然人在国外,但依旧热爱着中国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广着中国茶。未来中国茶的国际化发展,也需要更多像秋宓这样的优秀同修,立足国际茶文化舞台,向更多的人推广中国的茶文化,更让多的人了解中国茶文化,爱上中国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