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普洱新茶适口--是技术之功还是生命透支

时间:2023-12-12 09:28来源:未名古茶 作者:佚名浏览:
普洱茶虽列于六大茶类之外,但却一直在茶界占有一席之地,其“越陈越香”的特点是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人认为新茶刺激性强,提倡“存新茶喝老茶”也是基于这一点。可是,近些年来却有不少品牌提出:随着工艺的改进,新茶也具备了一定的适口性,现饮收藏都可以。
普洱茶
普洱茶虽列于六大茶类之外,但却一直在界占有一席之地,其“越陈越香”的特点是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人认为新茶刺激性强,提倡“存新茶喝老茶”也是基于这一点。可是,近些年来却有不少品牌提出:随着工艺的改进,新茶也具备了一定的适口性,现饮收藏都可以。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毕竟普洱老茶价格高昂,并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的,新茶虽然价格在接受范围内,可是买来却并不适合喝。而“存新茶喝老茶”的做法并不科学,难道在新茶没能成为老茶前就不喝茶了?所以,适口而不贵的新茶,正好解决了消费者的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工艺竟然能让新茶刺激性降低、适合品饮?放在明面上的就是“老料新压”。比如一款产品这样介绍:采用存放3年的陈料压制而成。以今年为时间点来算,就是用2014年的原料2017年压制,那么这款产品还是算一款新茶,最后以新茶的价格出售。但实际上,这款茶已经有一定的转化了,所以喝起来并没有那么大的刺激性。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件还比较划算的事情,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价格可能很难买到一款2014年的茶。当然也有人并不买单,因为普洱茶形态对于后期的转化有很大影响,散料与压饼的转化程度区别很大,所以商家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在“透支普洱茶后期的转化能力了”。虽然可能有损普洱茶转化,但是对于一部分消费者来说,或许当下的口感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还没来得及检验它后期的转化能力时已经喝完了。
 
除了这种放在明面上的工艺,还有一些工艺则是被各家以“传统工艺、先进技术”等等词汇隐藏的。普洱茶制作包括采摘摊晾、炒青、揉捻、干燥、拼配、蒸晒等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产品的口感及转化,所以为了普洱茶能够现饮、具有快速消耗的特点,各家究竟在哪个环节透支了普洱茶后期的转化力,消费者往往是并不知情的。所以可能不少消费者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款新茶喝起来香气较好、口感适宜,于是想着那就多存点吧。可是存放一段时间后发现香气大不如前、口感也比较寡淡,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那么好喝的茶,存放后不仅没有进一步转化、更加好喝,还大不如前,实在不符合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其实这就是普洱茶在前期制作过程中被透支的现象,商家图的是把产品快速卖出去,那么只需要满足消费者当下的口感需求就可以了,至于后期的转化能力其实他们并不保证,而这些恰好是所谓“工艺改进”带来的结果。
 
工艺的改进是一种进步,在任何情况下进步都是一件好事,但怕的就是这种以工艺进步为名义,实际上以不科学的方式来实现短期的“好品质”。越陈越香作为普洱茶的一大特色,那么不管工艺如何,它都应该是具备这样的特质的,相信爱普洱茶的人要的也是普洱茶经过一定沉淀后的香气,而不是短暂的眼前的这种高香,后期却逐渐消失。虽然解决消费者的品饮问题很重要,但这应该是靠普洱茶市场的总体正常发展以及普洱茶价格的理性回归,而不是靠这种透支的方式,普洱茶的生命经不起我们的透支,眼下倒是开心了,可是长远的未来呢?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市场 普洱茶转化 普洱茶价格 普洱茶制作 六大茶类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不同的芽叶产生的普洱茶香气
不同的芽叶产生的普洱茶香气
普洱熟茶是如何炼成的
普洱熟茶是如何炼成的
普洱茶的储藏
普洱茶的储藏
普洱茶“疙瘩头”及其特点与泡
普洱茶“疙瘩头”及其特点与泡
杨丽萍为什么嗜普洱
杨丽萍为什么嗜普洱
普洱茶紫芽的功效用途
普洱茶紫芽的功效用途
普洱黄片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普洱黄片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普洱熟茶发酵技术
普洱熟茶发酵技术
普洱茶包装上的信息你看得懂吗
普洱茶包装上的信息你看得懂吗
普洱茶熟茶和红茶区别是什么?
普洱茶熟茶和红茶区别是什么?
仿制普洱老茶你分辨得清楚吗
仿制普洱老茶你分辨得清楚吗
活学活用一学就会的普洱茶口感
活学活用一学就会的普洱茶口感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