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即将上市 你需要了解这些古树茶知识以防被坑
时间:2018-02-26来源:未名古茶 作者:未名古茶浏览:
次
以任何一个时间“点”作为区分古树与小树的界线都会有一个难以绕开的问题——在跨过那个时间点的一刹那,茶树鲜叶的品质并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以任何一个时间“点”作为区分
古树与小树的界线都会有一个难以绕开的问题——在跨过那个时间点的一刹那,
茶树鲜叶的品质并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清末民初云南因战乱、瘟疫等故,
茶叶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茶树种植基本停顿,这是一段有数十年跨度的时间。
以百年为
古树茶分界线,实际上的区隔空间足有数十年,树龄差距如此大的
茶树其品质已有可辨识的差别,因此将
古树茶的界定标准定为百年是具有可执行性的。
直观上
茶树越高越粗,越会给人以树龄更老的感觉,进而会产生品质更优的联想。
事实上
茶农采摘鲜叶时,会根据既往经验
采摘口感较佳的植株,而品质不佳的则会弃采。
经常被
采摘的植株发育难免受到影响,而弃采植株得以将其吸收的全部养分用于“快高长大”。
经年累月下来,树干直径、树冠宽幅和
茶树高度都会产生显著差异。
部分被弃采的“傻大个”,在
古树茶资讯混乱的今时今日,还被赋予了“茶王树”的封号……
判断茶质,眼见为虚,口尝方才为实。
“马蹄口”是坊间许多
茶商经常用来向消费者力证其销售茶品是“
古树茶”、“
春茶”的凭据。
但在实践中,我们在
生态茶和
夏茶中都可以发现马蹄口。实际上马蹄口的产生是因为“撕扯”的
采摘手法。
这种手法会给
茶树带来不可逆的破坏,
茶树上凡是被撕扯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发芽,严重的甚至会导致
茶树死亡。
决定茶品品质的,应该是其内质而非马蹄口之类的皮相。对于爱茶之人而言,理应抵制此种以“马蹄口”当做卖点的荒唐商业手段。
四、树龄越高,茶品品质越好?
与此前提及的“
茶树越高越粗,树龄越老”一样,都是源自商家的想当然概念。
原料阶段对于茶品品质影响最大的诸多因素中,权重最高的实际上是生态而非树龄。若进行茶质对比,生态环境优异的小树茶,其茶质会比生态环境恶化的
古树茶为优。
另外,近年来因利益驱使,部分
产区发现有
茶农给古
茶树使用除草剂的状况,选茶唯优而非择茶以老,茶友不可不慎。
首先在这些所谓“陈年
古树纯料”生产的年代,私人制茶(精制)是被严格禁止的,对于当时经济价值不高的
普洱茶而言,
茶农实在无需担此风险。
另外,在计划经济时代至1985年何仕华先生与骆少君女士证明
古树茶安全无毒之前,
古树茶是被认为可能有毒而禁止采购的。后来虽被证明无毒,但因条索品相不若
台地茶好看,依旧乏人问津。
到了2001年,发现
古树茶较同期的台地小树茶茶品
转化速度快、口感厚实、韵底深沉。遂于网络上(台湾“茶巅话茶”)开始公开推荐
古树茶将成为未来
普洱茶市场的主流。
古树茶方才因其茶质优异回到公众视野。
每年到了2、3月份,关心
普洱茶的茶友就会从各种资讯渠道看到所谓“
古树头春新茶”上市的消息,这些消息是否可靠呢?
真正有多年制
茶经验的人都会了解,
普洱茶茶树树龄越老,发芽时间越晚,部分
产区的
古树茶最早会在三月中下旬有少量发芽,真正稳定的量产多集中于每年4月的中旬,并因天气的变化会有小幅的波动,而
饼茶的上市又要有一定的滞后期。
故而早在每年二、三月份就出现的批量“
古树”、“
春茶”、“纯料”,甚至是压制完毕正式上市的通货,其可靠性就值得商榷了——毕竟此时只有树龄小的
台地茶才有量产供应。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