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作者收集到的消息来看,截止目前,云南茶区能量产的基本没有,但是漫天的高价春茶,却在一些所谓的茶叶自媒体上在权威发布,朋友圈里有不少好友在乐此不疲的转发造势,这真的就是普洱茶春茶的价格?把去年的价格稍微调整一下,去年的日期换成今年,把热门的几个山头,比如冰岛,去年标20000,今年就改成30000。如果不明真相的人们,还以为这个就是实实在在的价格。
“权威”,缘何不权威?
媒体本质是流量为王。可是做为茶文化的从业者,本来应该从容淡定的,喝了那么多茶,可还是那么急躁,恨不能天天都能100000+,至于文章背后的真实性顾不了那么多,为了流量,做了“权威”发布,就算找了当地的茶农做了简单的采访,能保证茶农告诉你的就是真实的价格?目前茶的产量那么少,价格就有普遍意义?
笔者所认可的权威性,是要有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来发布参考价格,才具有一定的参考性。目前没有发布相关的信息,当然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开始正式、大规模地收茶,所以肯定也没有一个可以参考价格。
茶越贵越好吗?
从多数消费者的层面来看,喝茶是为了日常性消费,而不是炫耀性消费,肯定是要有一个度,太高了我就去找其他的替代品,普洱茶贵,那我喝绿茶行不行?喝咖啡行不行?如果过高的价格拒绝了大部分消费者,那么茶产业链中的上游,也就是厂家和茶农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从茶产业的角度来看,茶始终是消费品。饮用是它的使用价值,只有让度了使用价值才有价值,也就是喝掉才是茶被制造出来的使命。只有消费端的消耗,那生产端才能继续生产,才会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茶从业者们的转发热情。多数茶从业者喜欢这种文章,因为有了一个所谓的依据。看人家的冰岛要40000一公斤,我便宜一点,20000卖给你,买到你就赚到。茶农在某种程度上是认可这种模式,就是我的茶价格高,我的茶就是好。所以在被调查问价格信息的时候,你是报2000还是3000?当然优质的茶要优质的价格,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