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茶?在易武,是最简单又最复杂的命题。普洱茶的历史与当下,存在着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内地,私营与国立的种种不同语法。浩浩澜沧江,巍峨无量山把这里的信息保密的太好。加之近三十年来普洱茶内销市场风起云涌,商业的力量,大面积的或解构或重构了本就不清晰普洱茶语境,这个炙手可热的茶类,成为了茶叶爱好者的终极考试,也是茶人之路中最难行走的一段。
“茶好不好喝,每人有自己的口感。我们做茶人,只要尽力把自己家这个地方最有特点的味道做出来。喜不喜欢是你的事”。一位易武老茶农坚定的告诉我。易武茶一寨一味,风格各有不同。寨寨都会认为自己的茶最好,坚持每一个寨子的本味,呈现地道,不迎合与妥协,才是在这样复杂而又惊喜的中国茶精品小产区中应有的制茶之道。
六百年来,易武的道路,被茶商和茶农的足迹一步步塑造成形。好的茶叶,从未因为路远而失去关注,只要人们还热爱喝茶,每一个经济太平的盛世,这里注定熙熙攘攘。广东人爱易武茶,敏锐的目光在清代就开始,有记载:在滇藏茶马古道因为大理杜文秀起义被阻断后,易武茶商创新开拓市场通路,将茶销往东南亚和香港。紧邻易武的越南莱州,老挝丰沙里成为新的六大茶山外销中转重镇。彼时,就有广东茶商在越南莱州专设商号收购易武茶。
不仅广东人能洞见易武茶的绝好商机,英国人也是如此。19世纪,一位名叫乔治·威廉·克拉克的男孩出生在英国。14岁那年,他成为一名基督教传教士,随后加入一个名为“中国内地会”的组织,来到了远隔万里的中国,并在这里度过了一生。勇敢的传教士在中国的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广泛游历。传教士终老天津后,写了一本名为《贵州与云南》的著作,对易武茶的情况,侃侃而谈:“1855年,东印度公司在大吉岭和加尔各答设有中国茶叶代办处,专收云南易武、倚邦、攸乐所产之茶”。传奇的东印度公司,是当时全球最大的茶叶贸易推动者,明锐的目光,牢牢的盯住澜沧江这块茶叶圣地。
英国传教士先生也许漫步过晚清与民国的易武老街,时值全世界正在经历残酷战争的时光里,易武也通过一片茶叶见证着全球脉搏的律动。
张家湾,是易武通往“欧洲”的国际通路。清代时,丁家寨,高家冲,徐家梁子与张家湾茶山相连不断,据说有六千亩之多。这一整片大茶山,被称为“曼腊”茶山。傣语里,曼是寨子的意思,腊就是茶。丁、高、徐、张,寨子名称,透露着这是汉人聚集的大茶村。傣语命名了茶山,汉人命名茶山下的寨子,易武是多民族融合之地,是汉地与边域的文化对冲区。走进今天的张家湾茶园,是茶叶品种的乐园。大叶种、中小叶种,甚至不多见的小叶种茶,都能在这里的老茶园里见到。民国初年,陈石云创建鼎鼎大名的“陈云号”,当时曼腊茶山一半的茶园都属于陈家,易武人赠号:“陈半山”。与普通茶庄租用马帮不同,陈家拥有自己的马帮,规模有骡马60余匹,驼牛100余头。这个浩荡的私人茶庄马帮,走不了多远,就进入了紧邻张家湾的老挝丰沙里与越南莱州境内。
易武周边的缅甸,当时是英国殖民地。老挝与越南,则是法国人盘踞的特区。欧洲的列强,因为茶的贸易与易武发生着深深的联系。十余年前到易武,还可以看到老街人家有越南带来的法国产剃须刀、油灯、茶具等物品。早年和陈石云一样的大茶商,称越南为“法国地”。他们不仅从法国地带回商品与文化,更带回貌美的“法国地”女子。茶商迎娶越南女子为妻作妾是常有之事,易武著名的车家二代迎娶法国女子,相濡以沫数十年,成为美谈。
自清代中后期到民国,易武茶百分之八十依靠东南亚与印度西藏等地的外销或边销。香港,越南,缅甸,加尔各答等地,是易武茶商频繁驻足的地方,这些大茶号当家人的心中,有一张壮阔的国际地图。
易武的茶路,还在前方。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