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在很多领域都适用: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三分货。
在大宗茶与名优茶之间,500元和5000元的确意味着品质上的差距,我主们不去讨论50元一斤的茶,更不是研究那9.9元包邮的茶。
不过,就真实情况来说,茶价水深,容易踩坑。花着名优茶的价钱买到大宗茶,说不定你也干过喔。
2|觉得Lipton/TWININGS好喝是件坏事吗?
还是喝点好的,让味觉更敏感些,别将就,喔,然后你就不会去开架买茶叶了。
3|茶包就意味着品质不好的茶吗?
传统的茶包/袋内都是茶末或茶粉,无法用肉眼判断其原料品质优劣,导致很多人认为茶包就等于劣质茶
。
其实,茶包不过就是一个包装方式呀。中国茶除了少数条形特别的茶以外,都可以用茶包装。由日本人发明、在西方已经很盛行的三角包,本身采用的茶叶可能非常好。
我们再说得“政治正确”点,无论中国、日本还是韩国,茶道精神里总有“和”、“敬”二字,应当常怀平和谦逊的姿态,嗯,还是不要附庸风雅、贬低他人吧。
5|如何判断茶叶品质好坏?
对新手来说,简单的就是不要相信干茶叶。买茶的时候一定要试喝!(别不好意思……试一圈不买,你不丢脸,店家丢)
如果你在茶汤中闻到了任何不好的味道,譬如陈味或者焦味,那么这个茶一定是有问题的。这样的茶,应该断定属于不合格的茶。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轻松判断绿茶,就是看沉底率。茶叶吸饱水涨开后沉底越快,证明茶叶本身品质越好。
6|茶里所谓的花香、果香到底从哪里来?
你尝/闻到茶里的花香、果香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类似于茉莉花茶窨香的工艺,好比是天然香料,香气来自于外部。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苏州东山碧螺春,东山农民并不主要靠茶叶作为经济作物,他们常年种植枇杷、水蜜桃橘子等多种果树,而茶树散种于花果树下,花香和果香已经长期渗入茶树的叶子中,于是碧螺春一经冲泡就会有花果奇香。
除了花茶以外,大多数中国茶不加香,化学加香更是不允许的。另一个是茶叶由加工发生化学变化,内部产生的香气————加工后的茶叶相比鲜叶,至少多了三倍的芳香物质。工艺加工最神奇的例子是凤凰单枞,鲜叶来说,各种凤凰单枞差别不大,但一经加工,就会出现蜜兰、栀兰等多个不同香型出来。
发酵是个复杂的过程,能让茶叶释放更多风味,比如乌龙茶和红茶的发酵是通过揉捻(红碎茶是揉切)使细胞破碎后,细胞内的多种酶作用于各种内含物质,使其发生酶促氧化。黑茶的发酵,是空气或人为接种的微生物中的酶对茶叶进行发酵。
整体来说,越接近全发酵,风味越醇厚,花香会越少或者花香偏向浓重风格;而越接近非发酵,会有更多花香,花香会更高扬,口感会更清爽。
8|哪些茶越新鲜喝越好?哪些茶讲究陈年?是否也会像红酒那样对年份也讲究呢?
理论上来说,现在只有绿茶才有越新鲜越好的问题,其他的茶都可以陈年。一般认为普洱生茶的陈化是最有价值的。
9|喝茶是如何讲究茶水比的?
专业茶叶审评的标准是1:50,即5克茶配250ml水。但是回到普通人,要看你一次喝多少水,尽量选择可以两次喝完的容器,然后在这个比例上下浮动就好,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节,简单来说,法无定法。
针对单个产品来说,和咖啡的水粉比一样,最佳茶水比是要摸索的,不可套用。
10|一壶茶到底可以泡几次?我要把第一泡倒掉吗?
就持久度而言,和人一样,茶也有不同。
普洱茶和乌龙茶往往很耐泡,一般可以十几次,每一泡的滋味都会有微妙的变化,也许第一泡与最后一泡并不像同一款茶。红茶一般六到八次,滋味较为稳定。绿茶一般三次,由于绿茶浸出较慢,控制不好每一泡的间隔时间时,容易出现第一泡淡、第二泡浓、第三泡寡的情况。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