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客进山须知】
@老茶鬼微刊:这几天,在山头遇到不少北方散客,像极了数年前珠三角发烧友对普洱茶的狂热。初入道的散客无不激情满怀,事事亲力亲为,监督从鲜叶采摘到茶饼压制的整个流程,有的甚至亲自参与杀青、揉捻,且自认为手法独到,于茶有益。或者游走茶山,从茶农手上购买原料。事实上,早年的珠三角发烧友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茶路的艰辛:除了极少数成功者,多数玩家交足了学费,囤下巨量的垃圾茶或无法变现的私藏茶。散客进山须注意的是,第一手价格未必便宜,第一手毛茶未必保真,提前做好功课,多听、多看、多比对,相信自己,别听故事,勿轻易出手。
【茶技不等于茶艺】
@馨蓝茶者-豆儿:我和成子前天在家里切磋泡茶,答案是我还是没他泡的好喝。后来细思:成子泡茶随性,随性不代表他不了解茶性,每款茶性格不同,只有真正经过它每一个步骤,了解它才能泡出它的最优之时。泡茶随性不代表没有茶技,出汤的速度,注水的时间等等都会决定一款茶的口感走向。茶技≠茶艺,但茶艺永远也达不到茶技的高度,因为了解,所以满是优点。看似狂放不羁的泡茶方式,内在有很多可以学习的。泡茶不要摆花架子,要真功夫。
【谈茶的人】
@茶仙僧:见过很多谈茶的人,实际对茶并没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考证,无论是场子的听说还是找些名人对比的交流,最后用嘴把听来的搬来搬去,越搬越觉得自己便是专家,如同一直闻茶香却未泡过茶。茶还是要拿来泡,浸泡后方知可言表的远远少于可意会的。所以你就会看到天天不懂茶的人打着口仗,懂茶的人默默地泡着茶。
【水温】
【食品伴侣】
@老聂:罗军在《茶密码》中说:古时,茶是“万病之药”,现在,茶是健康的平衡剂。神农尝百草后发现,茶有解毒消炎的功效。一直到唐,茶才从中药的圈子里脱身而出,成为一种负荷文化的饮料。西方也一样,在多次大瘟病后,很多吃茶的人活着。于是政府鼓励人民在食品中加茶。茶就成了食品伴侣。
【随性就好】
【喝茶不要钱】
@叶志卫:勐海的街面,茶室随处可见,有兴趣进去坐下、品茶聊天十分自然亲切——象多年的街坊,喝茶不要钱也是一大特色,这个我比较喜欢。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