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茶,我们怀有两种追求:
茶是平民之饮,应该大力推广,使之成为调剂生活的方式;
茶是精神之饮,应该用心体悟,使之成为修生养性的法门;
但习茶日久,便会因这两种态度,心生矛盾。
若想将茶作平民化的推广,注入太多形而上的阐释,会让茶变得阳春白雪,使大众难于亲近。茶,要使之简单化、轻松化、庸俗化,方能为大众所选择,所接受。
但将茶当做一种“下里巴人”饮料来对待,似乎又心有不甘。通过长期的习茶,会明显的感觉茶给我们带来的心性变化、审美力的提升、对生命理解之维度的丰富……对于茶,我们将其视为种精神的依托。
于是一个问题在心中浮现——茶,应该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茶,作为草木,有其养生娱情的功用;
茶,若为精神,有其关乎生命的慰藉;
但是当两种不同的追求在心中产生矛盾,于是不得不去思考,不得不来探索。因为我们相信,这样的一种矛盾,并不存于个别茶者的心中,它应该已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思考。
矛盾虽在,其实并不影响这两种追求的并举。对茶做大众化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在茶中获得快乐,是一种向外的宏愿。以茶和道,将其作为修生养性的法门,是一种向内的观照。前者是众人之事,需众人之力;后者是自己的事,需一心而往。
我们力行茶的平民化,其实还是离开不了形而上的支撑。只是在传播茶的过程中,我们要简化那种形而上的玄思与繁缛,让茶复归本性。而关于茶的精神一面,只有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面,才能使其保持长久的活力。不然,茶居于象牙塔中,必定衰落。日本茶者千利休,虽然精粹了日本茶道的主旨——和敬清寂,但是其一生,亦是在不断的简化茶的仪式,弱化对器物的追逐,使得饮茶能在平民生活中风行。而今,饮茶对于日本民众而言,已被视作一种宗教的般的仪典。
以茶作为修身的仪式,这样的一种现象,在日本是一种长期的沉淀的普遍认同,没有数百年的延续,似乎难以获得这样的地位。如果今日以这种形而上的阐释来推广茶,必然事与愿违。看千利休及以上几代茶人所做之事,我们便不难发现,茶只有使其流行起来,那种精神的指引,才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所以,推行全民饮茶,是落实茶之精神关怀的开端。若打不开这样的局面,茶日渐遭人冷落,其精神可否还有存在的可能?关于茶虽有精神与功用的区别,但这种区别并非一种对立的矛盾。无论是其精神还是功用,归于一处,便是通过生活的路径,走向人们的内心。
如何打通这样的一条道路?这应是当下所有中国茶者共同宏愿。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