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评《蔡澜痛批“中国茶道”的背后 》

时间:2023-06-20来源:老茶鬼 作者:茶妹妹浏览:
【评《蔡澜痛批中国茶道的背后 》】 @六如茶痴:蔡澜先生被称为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是第一流的通达。虽魏晋风流,犹有不及。蔡先生对其中各项内容是否达到了第一流通达我未深入研究,不好瞎评论。不过蔡澜先生在讨论中国茶道时摆出一付祖师爷的架势,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评《蔡澜痛批“中国茶道”的背后 》】
 @六如茶痴:蔡澜先生被称为“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是第一流的通达。虽魏晋风流,犹有不及。”蔡先生对其中各项内容是否达到了“第一流通达”我未深入研究,不好瞎评论。不过蔡澜先生在讨论中国茶道时摆出一付祖师爷的架势,用训斥下人的腔调和武断霸道的语言谈茶道,单凭这一点我便认为蔡老师不是茶道中人,因为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是“和”:待人要和蔼可亲,说话要心平气和,讨论问题要“见和同解”,对学术问题的观点可以“和而不同”,讨论茶道问题更要摆事实,讲道理,而非用尖酸的语言讽刺、挖苦、斥责。为此我格外认真地拜读了《蔡澜痛批“中国茶道”的背后》,看后觉得有几个问题要和蔡老师探讨,以正视听。
其一、谈到“什么是喝茶的精神”时蔡先生犯了三个错:
1、文中写道:“台湾人,发明出所谓的'中国茶道'来。最令人讨厌了。”殊不知台湾茶文化复兴初期打出的旗号是“茶艺”而非“茶道”。台湾海峡两岸的茶人都公认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台湾人发明中国茶道这个问题。若是说讨厌,蔡先生可能是讨厌台湾人创新的“茶艺”。在中国(包括港澳台)茶道茶艺是有区别的,谈论茶文化时不可“道”“艺”不分。
2、文中说台湾人在喝茶时“、茶杯之外还来一个“闻杯”。把茶倒在里面,一定要强迫你来闻一闻。你闻、我闻、阿猫阿狗闻。闻的时候禁不住喷几口气。那个闻杯有多少细菌、有多脏,你知道不知道?”对此蔡先生批评得很严厉但是,在这一点上蔡先生孤陋寡闻了。正宗的台湾茶艺演示时每位客人都有一对杯子,一只闻香杯,一只品茗杯。“闻香杯”是从日本清酒杯得到灵感,做成长圆筒状,聚香性能好,有利于细闻茶香的变化。由于每个人都有一对杯子,所以在品茗过程中不存在你闻罢我闻,“阿猫阿狗”都闻的不卫生现象。当然,品茶是极自我,极自由自在的事,你若不喜欢闻香杯,完全可以不用,但是不应当自己无知却以偏概全,不负责任地怒斥。
3、文中说:“真正最早的中国茶道,的确就是日本那一套。他们完全将陆羽的《茶经》搬了过去。不过我们嫌烦,将它优化简化,日本人还是保留罢了。现在台湾人又从那学回来。唉,羞死人也。”这一段话有两个错。
错误之一,蔡先生说“真正最早的中国茶道,的确就是日本那一套”,这是本末倒置的原则性错误。中国茶道确立于唐代,以陆羽《茶经》付梓为里程碑,那时日本茶文化尚未萌芽。
错误之二,有茶道常识的人都知道,现在流传的日本茶道有抺茶道和煎茶道两大流派。抹茶道是由我国宋代的点茶法演变而来的。煎茶道是传承了我国明代的饮茶法(瀹茶法)。无论是抺茶道还是煎茶道都不是“完全将陆羽的《茶经》搬了过去。”这两种茶道饮茶法和陆羽《茶经》中的煮饮法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文中对“什么是喝茶的精神?何谓茶道?”的观点也有三处错:
1、蔡先生认为“答案很清楚,舒服就是(道)”。如果仅仅谈论怎么喝茶,蔡先生的答案我认同。但是要讲中国茶道,炎黄子孙就应当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从源头去研究。《易经•系辞》中讲得很明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言道则必然要联系“形而上”的内容,论茶道如果不研究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那您直接说“喝茶的方式”好了,别去与“道”生拉硬扯。这一点蔡老师是国学大家,对“道”与“艺”的区别心中应当很清楚。
2、文中蔡先生口口声声强调:“喝茶,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就是道。”但是,蔡先生描述说:“茶的乐趣,自小养成。家父是茶痴,一早叫我们四兄弟和姐姐到家中花园去。向着花朵,用手指轻弹瓣上的露水,每人一小碟,集中之后滚水沏茶的印象犹深。”看来蔡先生喝茶方法很不简单。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但是矛盾得好!因为它说明了喝茶方式本来就可繁可简,繁简自便,雅俗共赏,蔡先生也莫能外。
中国茶艺平台有三大支柱:高雅精致或简便朴实的“清饮”;温馨浪漫、异彩纷呈的“调饮”;促进健康、养生延年的“药饮”。这三者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互补的,切不可让相得益彰的喝茶方法相互排斥,更不可把繁与简、快与慢、热饮与冷饮、清饮与调饮对立起来争论不休。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喝出健康,喝出好心情,能让自己和亲友身心愉悦的喝茶法都是好茶艺
不过中国茶道茶艺不同,它是一门以茶为媒介的人文科学,修习时必须心术并重,体用结合,道艺双修,以道驭艺,以艺示道,做到道心文趣兼备。
三、蔡老师引用茶诗时也有多处错误,限于篇幅不详举例。
好了,暂写这些。因为有些人不了解茶道讲究包容,把生活中各有妙趣的喝茶方法对立起来争论不休,这样做必然影响我国茶道理论的发展和品茗方式的创新,所以谈谈自己的观点供参考。差错之处欢迎蔡先生和茶友们批评指正!
 
【黄金茶】
@普洱-景东:景东县文井镇丙必村长地山小组村民耿发财对茶树品种改良颇有研究,继成功培育并通过嫁接技术推广普景一号之后,又发现了一个非常有特性的品种黄金茶。嫩稍及茎杆成金黄色,叶片老化后,其叶片也由金黄色渐渐变成深绿色。(邹汝兵)
 
【个性化】
@欧阳道坤:中国茶叶的个性化,应该是为了满足喝茶的个性化爱好与需求,完全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捣鼓出来的个性化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个性化,也与创新无关。
【日常存茶湿度把控】
@普洱杂志社:普洱茶的日常存放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之间,气候实在太干燥时,可以人为适当加点湿,有茶友就是在气候干燥时,经常用湿毛巾擦擦地,既可加湿又有清洁之效。如果在非常湿热的地方,那么就应注意通风透气,散发多余水分。
 
醒茶似唤儿】
@江西的一刀:泡老白茶之前,要先用沸水预热泡茶所用器皿,投茶以温激茶香,是为醒茶。茶有生命,在她沉睡多年后,要先慢慢唤醒她,她才会报以更为醇香的茶汤。育儿书中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清晨叫醒幼儿时,得先开窗换鲜凉空气,然后亲一下还深睡中的幼儿…最后才能叫醒他。”如是醒茶,不似唤儿?
茶礼“潜规则”】
@带剑行者:1、酒满敬人,茶满欺人。2、先尊后卑,先老后少。3、强宾压主,响杯插盘:指客勿用茶具弄出声音。4、喝茶皱眉,表嫌弃。5、头冲茶叶不可让客喝,否则就是欺侮客人。6、新客换茶。7、不换茶叶:指主人下逐客令了。
 
@中国普洱茶网:普洱茶开始往里面注水冲泡时,茶汤通常要与盖碗边沿基本持平,后面的冲泡水位可以低一点,当注水后茶叶高出或漫出盖碗边沿的时候,不要拿盖碗的盖子去扒茶叶,这是相当不专业的做法。
 
【茶的真味】
@寒烟聆泉:喝茶,要一心,但这茶味,说得出、道得明吗?单就事上看,若热,热以继冷,若苦,苦后回甜,若浓,浓即转淡。一口知味,直沁心源,若想说出过舌之“味”,实是进退两难,即使能说些如甘美、淳厚、微苦、甜润、清香之类的形容词语,却也是事后的点缀,茶的真味是不能用言语道出的。
【杯中茶,心中人】
@经典-浪漫-妙语:这一生,我不愿辜负的就是这两个,杯中茶给我宁静,心中人使我充实。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实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江湖,虽然不是刀光剑影,动不动就血流成河,但也是勾心斗角,处处身不由己。但是只有经过这些无可奈何,才能到达行止由心的境地。所以要学会在阴霾中找寻温暖,在暗夜中探求光明,咀嚼平淡如水的生活,领略四季起伏的风景,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锤起铜器】
@HUSK壳:位于日本新泻县燕市的玉川堂,是日本有名的锤起铜器老字号,这里的手工艺人仅运用锤子便可把铜片或银片锤打卷曲而成器。如此制成的器皿,自然古朴,浑然天成。这里承传的不仅是一种古老技艺,还沉淀着手工艺人代代相传的匠意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中国茶道  盖碗泡茶  中国茶叶  茶文化  品茗杯  普洱茶  老白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茶道礼仪,喝茶人必知
中国茶道礼仪,喝茶人必知
天天喝茶的你,知道中国茶道的
天天喝茶的你,知道中国茶道的
中国茶道四要素
中国茶道四要素
中国茶企走进马来西亚开拓国际
中国茶企走进马来西亚开拓国际
中国茶道茶艺美学的九大表现法
中国茶道茶艺美学的九大表现法
中国茶文化历史与概况
中国茶文化历史与概况
中国第一个《中国茶叶公园》团
中国第一个《中国茶叶公园》团
改变了中国茶历史的公主
改变了中国茶历史的公主
你知道中国茶第一次大规模向外
你知道中国茶第一次大规模向外
第十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
第十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
中国茶道道家“天人和一”的哲
中国茶道道家“天人和一”的哲
中国茶在世界的传播
中国茶在世界的传播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