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咖啡的饮用方法,以及内容物质,更符合动物欲望的基本需求
从数据上来看
每100克某种咖啡
中含蛋白质12克、脂肪16克、糖类和其他碳水化合物46克。多数能溶于水,或由于咖啡饮用方法 -- 一般为粉碎咖啡豆的的悬浊液方式,更多、更容易摄入人体被吸收。
每100克某种茶叶中含能溶于水的蛋白质只有2克、脂肪0、可溶于水的糖类和其他碳水化合物4克。茶叶中的茶多酚是比较独特的有益物质,并且没有特殊味道。
这是为什么咖啡能更流行的真正原因,也是可口可乐类饮料,包括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快餐之所以风靡世界的主要原因 -- 其中成瘾性的咖啡因,以及 “糖” “脂肪” “蛋白质”,这几个 “人体需要的基础营养要素” 表达的味觉满足感,是针对动物的觅食神经反射,是无法抑制的 “食色,性也”。
进一步说,蛋白质,脂肪还能形成 氨基酸和各种酯,醚,酚等香味物质,在空气中对人类嗅觉打招呼“Hi,我这里有蛋白质,还有脂肪,闻闻,好香,快来吃我!~~”
而茶叶中根本不含脂肪,其中的香味物质也不代表咖啡因,糖,蛋白质,脂肪这四种其中任何一个。在绿茶里甚至还有用茉莉花熏蒸出来的花茶,在乌龙茶中则是靠发酵来增加香味,红茶中依赖牛奶香精糖等增加诱人的香味。但这些,都不是茶叶本身含有的“人体需要的基础营养要素”的味道。
咖啡,由于含有很高卡路里,在传播过程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可以用来当 “饭” 吃的。而 “绿茶” 喝过的都知道,不但没能量补充,喝完很快就会感到饥饿 -- 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饮用感受。
另外,这些 “人体需要的基础营养要素” ,在咖啡中,以及咖啡的饮用方法(烤糊,加奶,加糖,打碎粉末饮用等等)中,都比茶叶要表达的更丰富,也就更诱人!更成瘾!
再加之,东方茶叶在发展文化和烹制方法中,更多倾向于文化的清,苦,淡,薄,涩,多是反动物觅食欲望的特点,某些茶叶还含有过量的单宁(尤其是粗制绿茶)等成分,反而会造成营养素吸收不利。
可以一言以蔽之,咖啡的饮用方法,以及内容物质,更符合动物欲望的基本需求,而茶的低糖,低蛋白质,低脂肪的反动物基本欲望的特点,导致了相比咖啡,茶的不那么流行。
2. 从历史看,茶叶连锁的发展晚于咖啡连锁
在17-18世纪的欧洲咖啡馆在社会中的功能非常重要。咖啡馆吸引了当代的各种人才: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音乐家。他们在咖啡馆里面喝得兴奋,相互争论了当年的很多问题。也可以说咖啡馆培养了很多理论和想法。有些革命(比如法国革命)也是在咖啡馆诞生的。
世界10大咖啡连锁,都是在二战后建立的,茶叶连锁还在发展中,至少比咖啡要晚了50年。尽管西方已经进入热量过剩,普遍肥胖的后工业时代,但不具有糖、脂肪、蛋白质优势的(传统)茶,还是很难形成世界级连锁的,奶茶倒是有这个可能性,要怪,都怪人类的食欲太挑剔了。
清淡的东西本来不错,但重口味的东西能俘获大多数人,所以川菜遍布全国,火锅店风靡。
在茶叶首先被英国贵族选择了去掉了大量苦、涩的红茶(而不是绿茶)这个品种,再经过烹调改造,添加了大量糖,奶(看到咖啡流行的感觉了吧?),形成了更多人喜爱的英式红茶,以及更后来,更香甜厚重的奶茶的出现,茶饮料才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3. 其实,我们也不用过于悲观
茶在西方文化和历史的地位也很高。英国人都喜欢喝下午茶。美国人早就习惯喝茶,别忘了波士顿“茶会”是引起独立战争的原因之一。现在欧美大部分的咖啡馆都提供茶。星巴克有自己的茶品牌Tazo. The Coffee Bean and the Tea Leaf店名里面原来就有茶!你到美国的大超市会发现一整排的茶,种类比咖啡还多。店名里面原来就有茶!你到美国的大超市会发现一整排的茶,种类比咖啡还多。
你看我们的饮料行业,不加糖的几乎都死光了。我们加糖的茶一样卖的很好,街边的店啥贡茶,乐茶,各种奶茶店比咖啡店开的多。所以前两年出了个东方树叶的无糖茶,我就知道死路一条。还有那些味道奇怪的饮料,从一出来几乎就等于死亡,比如娃哈哈的咖啡可乐,格瓦斯,根本不要啥商业分析。
全世界最大的茶企是立顿,但可以说立顿的茶是我喝过的茶里面最次的,价格倒不是最低。如果直接用水泡,比树叶还难喝,但为什么卖的最好,因为别人主要是加奶或者加糖喝的。
4. 茶有没有在当今世界大行其道?
实际上,如果单拿出星巴克咖啡和中国茶讨论的话,那么 ,诚如大家所说,原因很多,绝对是我们脑筋没动到位。但是茶叶不是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我恐怕也不能完全同意。英国的立顿红茶,想必您一定知道,估计您不能否认它的影响力。
其次,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以及中国祁门红茶,在国际上也是极受赞誉。除却中国祁门红茶有严重的滞销情况,剩下的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每年都大量的销往世界各地。此种情景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当年鸦片战争前就初见端倪,开始只是销往英国(实际上印度的茶业发展离不开英国的扶植),后来慢慢推广到全世界。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茶叶战争》。
大行其道的咖啡店其实都是连锁店,不能挑选太多咖啡的品种,也没有很讲究原材料,更加多是快餐食品,看看星巴克,costa之类就知道了。对应的概念应该是现在大街小巷的连锁奶茶铺,“贡茶”、“大卡司”、“85度c”等等。这样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茶饮料其实蛮大行其道的了,但冲出国门的几乎还没有(有在东南亚开分店的我知道),客单和规模也跟连锁咖啡有差距
但你们想想茶餐厅一杯冻柠茶和港式奶茶已经卖多少钱了还每桌必点,就知道茶有多普及。
5. 茶能做成世界级连锁吗?
茶行业要实现连锁,对比咖啡连锁的差异:
第一,茶行业目前缺乏人才;
第二,中国茶馆追求私密,个性和高附加值,而星巴克追求翻台率,通用性和性价比;
第三,中国茶往往神神叨叨,追求肤浅的形式感,却忽视对用户真正的价值;
第四,星巴克背后的西方生活方式在过去的30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当然未来可能会有新变化;
第五,星巴克没有广告,将心注入用体验点燃口碑,包括配套的咖啡豆计划等员工激励;
就目前而言,茶叶的标准化和产能协调起来有困难。
工业化推广的前提,是在大产能下,仍能保证始终如一的品质。
而由于中式茶叶炮制的特殊工序,茶叶的品质,由很多人为因素控制。如需要工业化推广,大规模生产很难保证品质均衡,品质无量化标准,也反过来限制了产能。于是只能走小众且专精尖的路线。
大行其道的都是连锁咖啡厅,里面的咖啡味道也只能是廉价的咖啡味道。而高级的咖啡厅和高级的茶馆都是高端存在,很难大面积铺开。茶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高端的饮料,很难成为咖啡那种同时具有高端和廉价属性的饮料。
但如立顿这样的茶叶品牌,通过混搭茶品,调制出了一种平庸但稳定的口感。这符合标准化,也利保证其产能,于是,它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茶业连锁。但你知道,那跟好没有关系,如果茶要做出连锁,需要转变经营理念,东西是好东西,看怎么玩了。
最近世面上还出现了一种叫“茶膏”的产品,为普洱质地,状如切薄小的巧克力,每粒独立用锡纸包装,一起放进非常漂亮的木头匣子里。一壶两粒,渐融渐消,可以喝好几泡。据茶主人讲,这便是他进击行业巨头的首创,我有幸聆听其策略,觉得很是聪明,但若问口感嘛……首先我呢不是普洱的fans,于是乎,觉得吧,这就是一壶普洱嘛。
6. 茶叶市场需要培养、品牌也需要慢慢成长
其实问题到这步就好解释了,茶没有大行其道,完全是整个市场缺乏好的品牌和操盘手去开拓高层次的连锁品牌的问题。经营的问题而已,毕竟市场要培养,品牌也要慢慢养大。别扯生活方式了,国人究竟有几个喝咖啡的生活方式,昂?
期待有大神做到这件事,我乐观地觉得,我的孩子到我的年纪,应该就能看到有跟星巴克相似规模的茶饮品连锁了。大家还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