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读一下“国有林”,以及“国有林”中的普洱茶。
国有林到底该如何定义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国有林并非是整个概念的全称,事实上,如果要把其说明白的话,那我想应该是称呼它们为——国有林中的普洱茶树。
这是一个需要解释的概念。
按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国有林即为属于国家的树林。在百度上的解释是这样的:国有林,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是我国林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国有林所有制是单一的,即山林权属于全民所有。
它们在物竞天择的生态环境里拼命充实自己,树龄更长,根系发达,内涵物质更丰富,口感更协调,更有层次感。
因此国有林,在很多茶友心目中,就代表着更原生态的森林、茶树和更多的森林植被共生。
这也成为国有林被众相追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被故作神秘的“国有林”
国有林的概念,在几年前,小耿刚刚开始做茶这行的时候就有了。
小耿曾在2014年广州茶博会时,喝过一家茶企拿出的茶,当时大家觉得茶确实还不错,但主人家就是神神秘秘不说出处,只告诉是国有林的,单饼卖了数千以上。
一直在茶叶市场沉浮的小耿自然深谙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打着稀缺的旗号,价钱也就上去了。
一两斤是正常的,做成干茶,也就是几百克而已,市场上多数冠以“独株”的概念进行销售,属于玩家喜欢的“茶样”一类。
所以只能说,国有林里确实有一些顶尖的古树和好料,但并不代表所有国有林里的茶都是顶尖。但一些善于钻营的卖家,却把“国有林”故意神秘化与标签化,这让不明就里的普通消费者,很容易被忽悠。
国有林,曾经是没人要的地方
“国有林当年是没有人要的!”,当我们向岁月知味的董事长郑少烘先生询问起国有林的时候,他半开玩笑的开头。
似乎真是没有人要的,在易武当年开始执行土地承包这一政策的时候,普洱茶业的发展还在式微阶段,村民在划下自己承包的土地时,第一选择就是距离自家屋基比较近的水田,再其次的则是平缓山坡上的旱地,最次的才会选择到距离镇子或村寨比较近的林地——在那个时代,村民们最看重的是能产出粮食的土地。
在那个吃不饱饭的日子里,这无疑是最具备生活智慧的选择。
而那些苍茫大山中的国有林区,则成为了所有人都不待见的地方。那个时代,没有人知道,最好的茶树,其实就隐藏在了那些深山之中。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自普洱茶经过2007年崩盘再次复兴后,原本没人要的“国有林”,却突然变成了“抢手货”。
“国有林”为何突然被追捧?
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一旦开始普及,一定会朝细分化市场发展。
“而国有林的优越之处,还是在于它的生态环境。”茶语网(www.chayu.com)编辑在向岁月知味的董事长郑少烘先生了解的时候,他这样告诉我们。
这些古树茶品质优良,生态环境独特,土壤养分充足,但多数处于光照不足,生长缓慢的环境,造就易武国有林里的古树茶呈现独一无二的品质和口感特征,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但作为古树茶保护资源,国有林里的这些参天古树茶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国有林催生“寻宝人”
剩下没有明确分配的,也就是国有林,还是属于国家。但附近村寨的人,依然可以去采采蘑菇,采采茶,只要不在里面砍东西,国家都不会找你的茬儿。
一个茶篓,一双帆布胶鞋,一身粗布衣服,这就是老严惯常的行头,也是他去林子里找茶树采茶的标配。
对于茶农来说,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一个深耕易武国有林的茶企样本
岁月知味的“易道”原料,大部分来自国有林。
而且是真正的原始森林,并非森林被砍伐过再长,再栽培过的次森林。在岁月知味看来,他们所需的国有林产品,一定是一个健康的国有林产品,不是那种空泛的,装神弄鬼的概念,而是基于良好的生态,优质的原料,过硬的加工技术的产品。
同时,保证质量,保证送检的时候各项指标能过关,这也是岁月知味对茶农送来的茶最基本的要求。
这也是“易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