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也是这样理解茶韵的,茶韵是一种感觉。打个比喻,衣服是用来取暖的,当然也有装饰成分。冬天,你穿一件很厚的棉衣以避免寒冷侵袭。这件棉衣是新的,你是一种感觉;是旧的,你是另一种感觉。茶韵大概类似穿新衣的感觉。一种茶,有优有劣,喝优质茶的感觉,除了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还有心理上,精神上的愉悦感。
学了茶叶审评才知道,“韵”是茶叶香气的审评术语,指在香味方面具有独特品种香味特征。我们常见到的有安溪铁观音的“音韵”、武夷岩茶的“岩韵”。另外还有术语范畴模糊不清的,例如普洱茶的“陈韵”,西湖龙井的“雅韵”或“风韵”,黄山毛峰的“冷韵”,台湾冻顶的“喉韵”,岭头单枞的“蜜韵”,午子绿茶的“幽韵”,潮安凤凰单枞的“山韵”,广西六堡茶有风土韵,太平猴魁的“猴韵”。不过除了“音韵”“岩韵”外,其他茶的“韵”审评名家一般不会讲,审评术语中也找不到,可见这些“韵”并未完全得到认可。
撇开其它茶韵,单看“岩韵”“音韵”。把他们具体到茶叶香气术语时,强调特殊品种;具体到茶叶滋味术语时,强调特殊地域。其实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而且是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方保护主义。如果这样,茶韵不说也罢。
个人觉得茶韵,除了个别具体到滋味、香气的术语外,其他的茶韵取名还需要慎重。茶韵本就说法不一,如果不具体到色香味形的话,茶韵对茶本身无从说起,如果具体到色香味形,茶韵又失去了那份灵动之气。茶韵需要通过品饮来体现,该是色香味形之后、超越色香味形的一种形态。跟品饮者的个人修养以及所处环境有关,还跟望文生义所理解的茶韵有联系。
有人说茶韵,在大的方面就是中国的茶和中国的历史,地方风土,审美标准和个人修养的总和,是一种精神境界,属茶外之味,并非指茶的形、色、香、味。小的方面是人在品饮茶汤之后产生愉悦、空灵,瞬间的迷幻和浮想联翩的境界,也是茶外之味;还有人说茶韵是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是一种茶的品质、风格,表明达到同类中的最高品位,是一种感觉,是好的象征,是一种境界。
“岩韵”、“观音韵”具体到香气、滋味不去说它。茶韵当是一种茶外之味,既不具体到色香味形,又不脱离色香味形。茶韵该是在品饮者所处环境、个人修养基础上,茶的色香味形被催化而生出的一种情调、一种意境。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