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感谢之前的这场争论。虽然这场争论给普洱茶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恐慌。但从另一个方面却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关注食品安全,有效地避免产品的二次污染。其中,有三个方面应引起我们重视:
1、普洱茶的加工与贮藏过程严禁非茶叶物质的混入。如个别的小厂误认为茶果(茶树上结的小果子,内含茶籽)可以使普洱茶发酵时起到提高香气作用,有意加一点进去,却不知这种茶籽是含油脂的,在霉变后,很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2、关注普洱茶贮藏的标准化与主体工艺的科学化。普洱茶的贮藏属于“茶叶贮藏化学”的范畴,在食品化学中的名称为“后熟作用”。因此它的贮藏不应是一个简单的仓储概念。它应当是借鉴酒类(白酒、红酒)窖藏与洞藏的经验,形成更高层次的贮藏概念。其硬件与软件的要求比酒窖更高才对。它的核心除了温度与湿度的恰当配比外,更重要的是人流与物流分开,并对进出的人员严加限制,并要求二次更衣,禁止外来杂物侵入。只有在避免一次污染的前提下,才可能避免二次污染。
3、对发现已造成二次污染的普洱茶必须坚决销毁。至于个别人提出通过高温蒸煮可分解黄曲霉毒素,但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因为黄曲霉毒素不溶于水,同时黄曲霉毒素B1又是耐高温的,想让它分解必须达到268℃。这是一。其二,对怀疑出现二次污染的普洱茶先是隔离,然后取样送检,以确定是否造成二次污染。这里也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用验钞灯照射普洱茶确定怀疑对象的方法。因为在紫外线的作用下,黄曲霉毒素B1、B2呈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呈绿色荧光。但是,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太准确。仍然建议以送样检测为准。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