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农业部茶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主任刘新
保障安全,政府做了哪些?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茶叶农药残留的研究和控制。2001年农业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茶叶列入到首批菜蓝子产品。2000年,农业部启动茶叶质量安全普查工作,2009年开始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每年两次对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的茶叶进行抽检。2011年,农业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茶叶列入13个优先启动评估产品。
怎样“泡”出一杯安全的茶?
刘新告诉记者,目前为止,我国茶叶中禁限用农药的使用得到抑制,特别是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六六六、滴滴涕、甲胺磷等农药基本杜绝,而国外允许使用而我国限制使用的农药,如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超标的现象偶有发生。当前,我国茶园主要推广低毒、低残留、低水溶解度的农药,如拟除虫菊酯农药、茚虫威、虫螨腈等。
为追求更高的饮茶享受,我国还开展了替代水溶性农药的研究,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通过茶园生物多样性种植、推广优良抗性品种、采用农业防治控制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物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进一步提升了茶叶的安全。流通市场上有16%的样品检不出农药残留,2015年中国有机茶认证园面积达到87万亩。
中国国家标准很严格
我国现有茶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70项,其中产品标准70项,产地环境和过程规范59项,检测方法和安全限量标准41项。经历2012年和2014年两次修订后,茶叶纳入食品中的饮料类,制定了农药残留和污染物指标28项。标准制定方式与国际接轨,所有限量向世界贸易组织(WTO)各成员国进行了通报,接受了各成员国的评议。
刘新介绍说,全世界主要产茶国中,中国是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我国还制定了茶园产地环境、农药和肥料使用标准,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贮藏标准。同时政府鼓励有条件的生产者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生产,并制定了良好茶叶生产规范,按GAP要求组织生产,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控制体系。
中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与食品法典委员会制订的CAC标准相同的有9项,其中噻嗪酮、噻虫嗪、联苯菊酯农残限量比CAC标准严2倍、1倍和5倍;硫丹、噻螨酮、二氯苯醚菊酯农残限量与CAC标准相同;甲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分别比我国标准严0.5倍、1倍和0.3倍。三氯杀螨醇在我国茶园禁用,而CAC的限量是40mg/kg。从标准限量的参数量和限量值看,我国茶叶农残标准和CAC标准尺度基本一致,部分严于CAC标准。
我们的茶叶安全吗?
刘新说,农业部长期监测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2013年到2015年,我国茶叶产品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5.0%-98.1%之间。近几年的风险评估数据表明,我国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率低于2.3%,一些农药的检出率不断下降,如吡虫啉2015年的检出率比2013年下降44.5%,联苯菊酯的检出率下降了0.4%。近年来,通过对农药残留单因子风险分析,危害因子的风险商值在1.3E-02~2.0E-06之间,评估表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安全性风险低,可以忽略不计。
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及性质相近的钪和钇。茶园土壤中稀土含量为76~629mg/kg,均值为176.8mg/kg,绝大部分是以难溶态形式存在,不能被吸收利用。分析5个茶类的5397个样品,稀土平均含量为1.645mg/kg。采用点评估的方法初步评估,按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日允许摄入1.2mg(至今最严数据)计,每天饮用1.1kg乌龙茶才达到这一允许量水平;即使按稀土含量最高的茶(19.4mg/kg)计,每天要喝用0.15kg茶才会达到允许摄入量,我国茶叶极端消费者才54g。
进口国严苛标准阻碍出
刘新介绍,欧盟2008年7月29日起执行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EC149/2008),欧盟现执行的农药残留限量有467种,其中,417种均为方法检出限。近两年来我国茶叶出口欧盟通报农药品种共25个,就我国有限量的7个农药残留与欧盟限量比较,除1个农药限量一致外,其它6个指标均比我国严10~500倍。另外,还常常检出一些未知污染物,如蒽醌、高氯酸盐等,导致国内检测机构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其污染物的来源和途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也是限制中国茶叶进入日本的武器库,列表中规定茶叶中283项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未制定限量的农药均采用0.01mg/kg的“一律标准”,我国茶叶出口日本风险较大的农药是三唑磷、水胺硫磷、苯胺灵、氟虫腈、茚虫威、氰戊菊酯,这几种农药的限量均小于0.01mg/kg,基本上是仪器的检出限。由此看出,茶叶主要进口国制订的农药残留标准,实现了对进口的控制,达到了技术壁垒的目的。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