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如何晋升为普洱茶的行家

时间:2023-07-12来源:普洱茶之家网 作者:茶小仙浏览:
品茶要得好滋味,除却好茶、好水, 更需一颗敬茶之心,方得清香盈齿, 方能细细品尝,体味其中意象, 穿透茶的制作工序,得窥茶之韵味内涵。 如何当一个聪明的普洱茶消费者?如何晋升为普洱茶的行家? 先从一块茶饼入手,循序渐进,层层解析如下: 1、包装。以翻版机印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品茶要得好滋味,除却好茶、好水,
更需一颗敬茶之心,方得清香盈齿,
方能细细品尝,体味其中意象,
穿透茶的制作工序,得窥茶之韵味内涵。
 
如何当一个聪明的普洱茶消费者?如何晋升为普洱茶的行家?
先从一块茶饼入手,循序渐进,层层解析如下:
1、包装。以翻版机印制的包装纸,可随厂商需求订制,例如原来“可以兴”茶商出品的茶砖内飞,现在却变成茶饼的外包装,这完全是消费者迷恋名牌,嗜喝“故事”所导致的畸形发展。因此,卸除包装纸的迷障,才是买好普洱茶的第一步。
 
2、内飞茶厂茶商出品的等级标志,原本是旧时的一种品牌认证,如今却反其道而行,成为茶商推销的一种手段。
因此,内飞只能用做参考,不能作为决定性的指标。何况业者也可以轻易复制内飞,做旧内飞,那你凭什么分辨真假呢?
 
3、茶面。看茶叶的条索粗细,是乔木大叶种,还是小乔木大叶种;茶饼的产区与茶饼的原料有无直接关系,有的只是利用旧地名的商誉来蒙骗消费者,用的其实根本不是云南茶。那么如何鉴茶、识茶?
同样的,以云南普洱茶原料,在广东、福建、以及越南、泰国等不同的地方加工而成的茶,统统叫作普洱茶。试问:如何才能看出一种茶是不是正宗的云南普洱茶?如何分辨哪一款茶饼是边茶?
要正确地分辨普洱茶,需深入了解其产区茶厂,绝不能单靠茶商的一张嘴和外包装的一张纸。
 
4、年代。茶面的陈化与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同时也跟做手的技术成正比。年代久远的普洱茶面,自然泛出茶油光,醇化后的茶面自然显现出悠悠红光;以泼水或化学药剂加速陈化的茶,其活性已被破坏,茶质空洞无内涵,耐不住热水浸泡。
年代只是评判茶质的指标之一,老,不等于好;越陈,不见得越香。
 
5、存放。茶青原料晒青还是烘青,决定此茶可不可以久放。至于存放空间,“干仓湿仓好”是似是而非的观念。一座仓库有水分还能叫干吗?
干仓,指的应是“干净”的仓库。
好的仓库,其湿度应是自然调节的,而非机器除湿。让茶与微生物自然地起了发酵的作用后,才能使普洱茶发挥它越陈越香、越放越值钱的效益。
 
6、生饼熟饼。生饼才能越放越好,这种说法就跟强调乌龙茶是世界上最好的茶一样,都犯了视野狭小的错误。
生饼放了20年或30年也会变“熟”,熟饼渥堆得宜,亦可产生“樟香”。如何挑选生饼熟饼才是关键所在。
 
7、适饮性。买到好普洱,存放得宜,还得看时机喝。晴天雨天、天冷天热、喝新茶还是陈茶、什么时候喝新茶、什么时候喝陈茶、什么时候喝生饼、什么时候喝熟饼,都有道理可循。
懂得买茶,懂得品茶,又懂得藏茶增质,才能真正带来茶的增值。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云南普洱茶  越陈越香  普洱茶  乌龙茶  普洱  好茶  原料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究竟是不是黑茶呢?
普洱茶究竟是不是黑茶呢?
普洱茶集团宣布创新型营销模式
普洱茶集团宣布创新型营销模式
“普洱茶之父”张宏达逝世
“普洱茶之父”张宏达逝世
普洱茶祖孔明的传奇故事
普洱茶祖孔明的传奇故事
普洱茶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
普洱茶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
云南普洱茶简介
云南普洱茶简介
普洱茶口感与茶树的关系
普洱茶口感与茶树的关系
春季喝普洱茶的好处
春季喝普洱茶的好处
普洱茶能促进消化、分解肉类食
普洱茶能促进消化、分解肉类食
普洱茶制作萎凋工艺的走水
普洱茶制作萎凋工艺的走水
干仓普洱茶的特性
干仓普洱茶的特性
湿仓普洱茶的特性
湿仓普洱茶的特性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