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之流行,一在清代,成为
贡茶。一在当代,为港台儒商炒热,最终由邓时海以一本《
普洱茶》推上高峰。
满清为游牧民族,喜食厚味荤腥甜腻之物。因此,能刮油解腻、历来为牧民所熟知的
紧压茶就进入了满清精英阶层的视野,
普洱为其中翘楚。至今
普洱茶还是大量供给到牧区的重要物资。
普洱为高山大叶种,在所有的
茶叶中,
内含物最为丰富,换成茶客口味来说,就是“最浓酽”,
茶味最足。至于香不香,那是另一回事了。
仅以刮油解腻来说,
普洱功效卓著,而且廉价、量足,能满足清朝贵胄之所需,因此名重京师,一时之间十分流行。
2、增值空间!
说罢满清说当今。邓时海教授和一帮同仁给出了炒热
普洱的撒手锏――“
越陈越香”!
不但不过期,而且越来越值钱,多么令人动心?!凡是具此属性的东西,莫不受人推重,比如窖藏名酒、比如越来越珍惜的文物、比如濒危的动植物……
3、口味!
品级尚可的观音、红袍、正山小种、
金骏眉、
滇红、
单枞、奇兰、
龙井、猴魁、瓜片、银针……我都有所涉猎。
说来奇怪,
普洱茶入口极为平常,可是一段时间不喝就会想念。干茶的香气浓郁深沉、
茶汤的香气或凌冽(
生茶)或醇厚(
熟茶或者
老茶),都令人着迷。
单以
茶香而论,在我喝过的茶里,
普洱恐怕是最差最平庸的,但是就如同苏轼悼亡妻的词句一般:“不思量、自难忘。”平平淡淡中也透着不平凡。
而且
普洱耐得住时间,只要你耐得住性子,守着它,风味真是慢慢变化,每每给人以惊喜。
到如今,要我说什么茶最好喝,我是选不出,借用费孝通的话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种茶的美,难分高下,只在于你喜欢不喜欢。
而且――这些质量有保障的大品牌的常规茶,真的很便宜!
普洱为
紧压茶,且衍生形态很多,七子饼、砖、沱、金瓜、蘑菇、
散茶、
茶膏……在当今的各色茶里算是最丰富的,玩赏意趣颇多。
普洱的
历史悠久,也可供酸腐书生做文化与
历史之意淫,附庸风雅一番绰绰有余。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从
普洱茶里,各色人等各取所需,不亦乐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