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的是肉桂还是水仙
时间:2023-08-16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浏览:
次
昨天又遇到一个所谓的老茶客,自称喝了七八年岩茶的。他对我说:你这肉桂岩韵不明显,香气不够浓,肯定不是正岩茶!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一万头草泥马飞奔而过。 因为他喝的是水仙。 这也确实代表了很大一批茶友对岩茶的认知现状:懵懵懂懂地喝了很长时间,却连岩
昨天又遇到一个所谓的
老茶客,自称喝了七八年
岩茶的。他对我说:“你这
肉桂岩韵不明显,香气不够浓,肯定不是正
岩茶!”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一万头草泥马飞奔而过。
因为他喝的是水仙。
这也确实代表了很大一批茶友对
岩茶的认知现状:懵懵懂懂地喝了很长时间,却连
岩茶的一些基础知识都不具备,更不用说能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品鉴标准。
这算是不良商家忽悠消费者的话术中最常见的一句了。不苦不涩非
岩茶?没错。但这种苦涩如果一直持续下去,那就不是
岩茶了。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要明确两个词的定义:
收敛性,
回甘。
好的
岩茶入口当然有明显的苦涩感,但它
收敛性强,
回甘有力。而假茶劣茶的苦涩感,要么
转化的很慢很不明显,要么根本就不
转化,
回甘无从谈起。
五粮液是“
拼配”的,没人介意;鸡尾酒是“
拼配”的,没人在乎;
大红袍拼配就让一些茶友认为是胡拼乱凑,有假冒伪劣之嫌。
先说“必备”。
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纯料
大红袍”这个概念,大多是商家借助了消费者的“三株母树”情结来做的一种概念传播。
再说“重要”。
拼配这道工序重要到什么程度?同样的茶青,
拼配的好,
大红袍真的会提升整整一个档次!
拼配不仅仅是简单的把不同种
茶叶做好之后按比例归堆,而是在整个
制作过程中,在不同环节加入不同的茶,所以对
茶叶的
制作火候和加入比例都需要有精准的把握。
拼配是要有配方的,而每一张配方都是武夷
茶人长时间试错和经验积累的结晶。
碳香、焦香、高火香,其实说的都是一种味道:重火烘焙带来的焦味,行话叫“火味”。
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有火味的,要么不是
岩茶,要么做工极其糟糕。
因为
岩茶不会用重火来焙,就好像上等食材不会拿来爆炒一样。
岩茶之所以叫
岩茶,除了它的生长地是高海拔风化砂砾岩外,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被感知的“
岩韵”,这种独特的韵味几乎成为了分辨是否
岩茶的唯一标准。
为了让
茶叶把火力吃透,同时不破坏
岩韵,烘焙时的火力最多只能达到中火,一般都是轻火或中轻火居多。
可惜,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喝出
岩韵来,这就给了“高火香”之流的生存空间——他们用重火带来的焦味掩盖
茶叶驳杂不纯的香气和没有
岩韵的事实,并将之塑造成为
岩茶的典型特征。
岩茶的独特魅力,来自先天品质和后天
制作,两者缺一不可。
所谓三节色,是指干茶的头部呈乌褐色,中间呈褐色、尾部呈红色,其成因是
茶叶在焙火过程中,水分流失从尾部开始逐渐往头部转移,所以头部颜色最深。这代表
茶叶水分流失的过程均匀、程度深。
蛤蟆背则是较长时间的焙火后,
茶叶吃透了火力,局部受热膨胀,在
茶叶表面鼓起的小泡点。
看到了吧,这些特征只是精良的
制作工艺的体现,跟
岩茶的先天品质没有任何关联。
路边随便捡几片树叶,只要
制作方法得当,一样能呈现出上述三种特征。
岩茶的先天品质取决于山场、气候、
茶树,这些东西是看不出来的,只能通过入口的感觉来
辨别。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