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普洱茶高速发展的这十几年,“茶界”似乎很少有人像邓时海先生这样敢说“真话”的人,因此邓老好像也总是站在风口浪尖上,没下来过。而眼下,普洱茶中枢力量的生茶忽然“遇冷”,白黑双茶的“混战”,新茶市场的方向不明,一波三折的老茶江湖再次陷入迷雾重重……
上月末,在国香茶城商业文化中心举行的普洱茶品鉴交流会上,邓老再次莅临郑州,为中原市场把脉普洱茶走向,他向一众粉丝表述其观点时,仍犀利地认为健康的普洱茶市场茶品应该是“二成生八成熟”,而当下普洱茶市场似乎为“七成生三成熟”,每年留下的茶品存仓,约为年产量的六七成,过量茶品的囤积是普洱茶市场的一大“隐忧”,他依旧坚持《普洱茶续》中明确提出的“喝熟茶、存生茶、品老茶”的观点。
纵观这十余年的普洱茶,是投资收藏市场热,是古茶山热,其在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的自然主义统治下,干的是大自然搬运工的活,虽然有“原料是基础、工艺是核心、仓储是升华”之说,但市场更多强调的是资源,占有名山名寨的好料,似乎就能在茶江湖上扬名立万。
“最近普洱茶市有些低迷,大家各有看法,忧心忡忡也好,充满乐观也罢。我个人认为,对于这样的局面要审慎地处理。处理这样的情况,要落实到熟茶的层面。一定要有熟茶作为普洱茶广泛基础的内涵。现在做出来的茶80%被留存下来,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商业流通的原则。如果80%的普洱茶被喝掉被消费掉,那样的普洱茶价格市场才会稳定,换句话说就是用熟茶去做普及工作”,邓时海说道。
熟茶,暖胃、生津、消食,乍一听起来这好处可不少,加上其绵滑的口感市场接受度那应该是极高的,可不知何时开始,“熟茶”却似乎成了不少茶友心头的“忌讳词”。在高端生茶收藏最狂热的几年,熟茶的品饮价值被一些古纯派贬低甚至践踏。在这些“专业茶人”看来,喝既不卫生又不好喝的熟茶是没品位的表现。他们的口头禅是,“好料都去做生茶了,熟茶都是用大量施放农药、化肥的台地茶做的,是低档劣质茶的代名词”。这些偏颇的观点,源于熟茶传统家庭作坊式的制作工艺。
纵观熟茶四十余年的发展史,其从1975年试制成功,1984年工艺成熟,一直到现在,都是在传统的逻辑里打转,最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走熟茶高端化道路,由过去的粗制工艺转变为精细化制程,但这只是应对市场需求改变的产物。合理布局普洱茶市场格局,让普洱茶市场生熟配比逐渐合理化,还需要业界来一次观念和技术的大变革,从而推动普洱茶市场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