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研究 > 普洱茶口感研究 >

嗅闻茶香通常是人对茶叶的第一印象

时间:2023-10-09 09:16来源:山石茶居 作者:茶散人浏览:
品饮一泡茶,人们主要通过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感觉对茶(色、香、味、形)进行品赏。而人的嗅觉又非常灵敏,因而嗅闻茶香通常是人对茶叶的第一良好印象。 2、 茶叶的香气主要是鲜叶中所含有的芳香物质和儿茶素的变化而产生。 芳香物质因茶树品种、生产地理环境、肥
普洱茶
品饮一泡茶,人们主要通过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感觉对(色、香、味、形)进行品赏。而人的嗅觉又非常灵敏,因而嗅闻茶香通常是人对茶叶的第一良好印象。
2、
茶叶的香气主要是鲜叶中所含有的芳香物质和儿茶素的变化而产生。
芳香物质因茶树品种、生产地理环境、肥培管理、季节、采摘标准不同而有差异,含量极微,目前已知鲜叶中有近50种芳香成分,这些成分在不同的初制技术中,它的变化也是极其复杂的。
使茶叶挥发香气的成分有:碳氢化合物、醇、酮、内酯、酸、酚、氧化合物、硫化合物、氨化合物等,成分种类多,可总比例含量少。
3、
按加工工艺的不同茶叶归类为全发酵、半发酵、不发酵,因其发酵程度不同,而各类茶叶香气成分组成会有差异,但同类茶如乌龙茶(含铁观音),其香气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仅是香气成分含量比例不同,而突出该类茶的香气特征。
目前对茶叶香气认定表述基本有六种:地域香、气候香、品种香、工艺香、树龄香、季节香。
地域香:茶树的生长地域的土壤、气候、环境、水文、海拔的特点,特别是茶树受生长区域的土壤中所含有的特殊的岩石矿物质影响;区域的海拔高,水分滋养,没受污染等因素影响,茶叶通过精心制作而产生的特异香气。
季节香:茶叶生长根据四季的变化,符合植物生长的条件的气温、湿度也产生变化,使得茶叶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来自周围环境的各种物质不同,生产加工出来的茶品也有不同。
品种香:主要指的是茶叶体现的自我品种特点的香气,特征明显,易识别。
例如:武夷岩茶具独特的“岩骨花香”,芬芳馥郁之气冲鼻而出,饮后齿颊留香。
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 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工艺香:同类或同品种、同地域的茶叶因制作工艺的差异,导致茶叶香气的不同。
例如:同样是铁观音,因做青的工艺不同,会使茶品的香气有所差别。
树龄香:同一品种、同一地域,但树龄不同的茶树因吸收到的营养成分不一样,香气不同。
例如同是武夷水仙,老枞水仙的香气、韵味就有别于其他水仙。老枞水仙一般是指六十年树龄以上的水仙茶树,在岩骨花香的基础上突出兰花香和老枞独特的枞味,主要有:清新的木质味、隐约的青苔味、明显的糙米味。而普通的岩水仙只有芬芳馥郁“岩骨花香”。
气候香:在纬度较低的南方茶区,高温多雨、日照强烈,利于碳水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的合成,茶叶中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含量多,酶的活性强。这样的鲜叶制成红茶汤色叶底红艳绚丽,香高味浓;若制成绿茶,则色泽深暗,汤色及叶底均较黄,香低味苦,品质远不如红茶。在纬度较高的北方茶区,气温较低,水湿较宜,鲜叶中叶绿素、蛋白质含量高,多酚类物质较少,酶活性弱。制作绿茶,汤色、叶底绿亮,香高味爽;但不宜用以制成红茶,否则味淡、色暗、香气差。
4、
茶叶的香气不能完全代表茶的品质,但是香气却是最易吸引和引导人的思维的。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武夷水仙 茶叶香气 武夷岩茶 采摘标准 多酚类 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关于茶叶冲泡的时间
关于茶叶冲泡的时间
茶叶的存放方法
茶叶的存放方法
茶叶的保质期
茶叶的保质期
习总提出茶叶可以送礼
习总提出茶叶可以送礼
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自由基的
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自由基的
卢旺达茶叶咖啡出口涨跌
卢旺达茶叶咖啡出口涨跌
漳州茶叶制品首次出口俄罗斯
漳州茶叶制品首次出口俄罗斯
新化财政为1.35万亩茶叶上农业
新化财政为1.35万亩茶叶上农业
贵港依托资源优势加快茶叶产业
贵港依托资源优势加快茶叶产业
茶叶市场却不似往年红火
茶叶市场却不似往年红火
布鲁姆利市市长一行参观益阳茶
布鲁姆利市市长一行参观益阳茶
基础的茶叶分类
基础的茶叶分类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