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苦不涩不是茶”。
茶如果不苦,便会觉得淡了;
茶如果不涩,便会觉得弱了;
茶如果不甜,便会觉得难喝。
没有人天生喜欢苦涩味,鲜甜是确是人人都喜欢的。茶确实是苦中有涩、涩中有甜的人间佳品,这也是茶让人们着迷的原因之一。
溶出营养物质中咖啡碱含量占总重的2%~5%。
茶多酚的含量占总重的15%~35%。咖
啡碱显苦,茶多酚显涩,这便是普洱茶苦涩度更高的原因,因此不能把带有“苦涩味”的 普洱茶 ,直接定义为不好,相反,带有“苦涩味”的茶,往往是好茶。
生物碱和茶多酚等茶叶功能性物质主要集中在茶的一、二、三叶中,随着茶叶变老,这些功能性物质含量就会越来越低。
因此,带有苦涩味的普洱茶往往是级别比较高的茶,而这些茶品往往还具有茶汤浓厚,内含物丰富的特点。
这也是中低档茶,簧片,老叶滋味淡薄、苦涩味轻的原因。
从普洱茶的生长环境上说,“高山云雾出好茶”,高山茶园具有相对低温、高湿和多云雾的特点。相对低温导致茶叶生长缓慢,有利于维持新梢组织中高浓度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的生成。
多云雾和高湿度不仅能抑制纤维素的合成,保持芽叶柔嫩,而且增强漫射效应,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较大的温差又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使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增加。此外,污染一般都往下走,所以茶园在高处会更加干净,这也是茶农智慧结晶的总结。
普洱茶“苦味”、“涩味”都是停留在口舌之间的滋味,比如代表“走味”一类的茶:老班章。
茶园多分布在原生密林中,形成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森林混生环境,远离居民生活区,几乎没有农残的影响,在原始森林中的古茶园形成了生物小循环,自给自足,茶树生长环境得天独厚,茶叶的碳代谢活跃。
生长出的茶叶所含茶多酚、咖啡碱便会更多,这样的原生态环境保留了老班章的野性气息,苦涩感也会更明显。
不仅是老班章,勐海茶区的茶大部分都是苦系茶,这也是勐海茶的一大特点,而易武茶就明显弱一些,更加说明了生长环境对茶滋味的影响。
从普洱茶的加工工艺上来说,“看茶做茶”,杀青要以适度为主,杀青温度低,杀青不足或杀青温度高,杀青过火都不利于提高茶叶品质,会让苦涩度增加,揉捻过重,细胞破损率较大,且揉捻后闷堆时间过长,茶叶苦涩度也会增加;
传统普洱茶干燥方式是直接太阳干燥,如果当天阳光不足,当天无法晒干,要两天才能晒干,此时,会导致返潮现象,茶叶苦涩度也会增加;普洱茶成品被压制成饼以后,需要进入烤房烘干,要注意烘房温度应该低于60度,不然烘房高温不断时,反而会杀死茶叶内存活的酶,使得后期茶叶苦涩不化,失去后期转化的可能。
冲泡是一泡茶的表现手法,也是每一个茶艺者都应该掌握得技能。
后期陈化
从普洱茶的后期陈化上来说,普洱茶的储存环境太过潮湿,茶叶含水量高于13%,茶叶的苦涩度会增强。
在后期贮藏过程中,因为茶多酚在后期的陈化工程中发生氧化水解反应,降解或合成了别的产物,虽然茶多酚的含量均呈现减少的趋势,但是普洱生茶茶多酚的含量减少的更快,从而改变了普洱茶的风味,普洱生茶苦涩味明显变醇和,普洱熟茶茶性发生转变,茶叶中的茶多酚会变为对肠胃有养护作用的茶褐素。
在以往的研究中,Robichoud等研究出大多数具有涩味的多酚类物质同时具有苦味,且苦味、涩味强度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从普洱茶的饮茶人群身体健康上来说,同款茶同一个人身体状态不同时侯喝,感受也是不同的。
当人的火气大,内火旺的时候,对茶涩度的感受会更加明显;肠胃不好的人对苦涩叶更加敏感。
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茶,切不可胃寒还饮寒凉之物。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