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有各种各样的香味,这是吸引茶客最大的魅力,人们品饮茶时,习惯将“色、香、味、形”作为评判标准。但是有一些茶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比如参香,很多喝了几十年茶的老茶客也不一定能够喝到真正的参香,它是比较稀有而神秘的存在。
普洱茶近二十年来存在一个奇怪现象,云南本地储藏的一些老茶虽然年代也很久远,但是就是因为缺少“人参香”而被排除在“老茶”之外。
但是有关于参香的说法各有不同,有的说是有参香味的茶叶是在沿海(港澳)地区存放二三十年以上才会产生的参香味,也有的说法是在仓储和运输途中,和一些药材,人参有过接触,吸收了当中的味道导致的。
据说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云南虽然有普洱茶生产,但几乎都是外销,香港是普洱茶的集散地。那时有两种情况,一是从事普洱茶贸易的香港商人同时也兼做中药材贸易,而这些中药材中,人参又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那时的香港,也是人参贸易的集散地。很多人恰恰是以中药材为主的,茶叶为辅。他们将采购的中药材与茶叶放置在一个库房。茶叶又因有吸附性强的特性,故将人参挥发出的物质吸附到茶叶之中,形成特有的“人参香”。
二是单纯从事茶叶贸易的商人,当时在香港属于小生意人,绝大部分没有独立的库房来储存茶叶,基本都是借用中药材仓库,按尺租借。现今市场流通的“老茶”几乎来自于香港与台湾地区,这些“回流”的普洱茶普遍存在的“人参香”都与这种仓储密切相关;
还有一个说法是将人参与茶叶混搭储藏,而并不是现在的做法,自古就有这种习惯。《四川中医》杂志2011年第12期曾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古代人参贮存初探》一文介绍,古人视人参十分珍贵,但贮藏却很难。为了使人参贮藏不被虫蛀、不产生霉变,创造了“茶叶贮存法”。据古代医书《药笼本草》记述:“藏茶叶瓮中,入人参与茶相间收之,则经久而不蛀,屡试之不违,勿用他法。”清代唐秉钧所著《人参考》中,更是推荐:“今苏州店家光熟参皆包贮茶叶之中,此法最便。”其实,是将茶叶作为保护人参防蛀防霉的特殊工具。
这种用茶叶保护人参的贮藏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产生“角色互换”。由传统的保护人参方法转变为专门用人参为普洱茶“添香”的方法,目的是给普洱“老茶”打上一个特殊的“香型标记”。将这一方法没有用“提香”的用语,而是用“添香”词语,是有意识提示这种“人参香”不是发酵的产物,而是外加的。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