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研究 > 普洱茶口感研究 >

茶汤浓和厚是一回事吗?

时间:2021-10-10 10:44来源:昔茗堂古树普洱茶 作者:佚名浏览:
一款滋味单薄的茶,泡得再浓,再如何施加技巧,也无法增添出其它的滋味来。滋味的浓淡、厚薄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常有刚喝茶友问道,“这款怎么泡都很寡淡,感觉滋味很单调,是不是要再泡浓一些?”
 
其实,一款滋味单薄的茶,泡得再浓,再如何施加技巧,也无法增添出其它的滋味来。滋味的浓淡、厚薄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 厚与浓:天赋与人为 -
 
丨 厚是饱满度,浓是强度 丨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茶汤的浓与淡,厚与薄是两个不同的属性。
 
茶汤的厚是“天赋”,一种与生俱来的资本,由茶叶与生俱来的品质所决定。内含物质越丰富的茶,能析出的滋味就越丰富。
 
茶汤的浓是“人为”,由冲泡的技巧决定。茶汤淡了,适当地增加投茶量,提高水温,延长浸泡时间,就可以让茶汤变浓。但它只是原有的味叠加,即增加其浓度。
 
像津味小青柑汤感呈现就是醇而厚的状态,入口层次立体,果香、陈茶香熟茶醇递进,口鼻感受分明且愉悦,让人意犹未尽。而不是单纯的茶汤浓郁。
 
换句话说,厚是一种饱满度,浓是一种强度。
滋味寡淡、单一的茶,入口单薄,容易让人“审美疲劳”。就如同单一乐器的同一音频齐奏,无论增加多少件,都只能增加其音量,而不能产生厚重的效果。
 
滋味丰富、醇厚的茶,给人带来多方位的味蕾撞击与融合,各种感官被激发,茶汤多变的层次与饱满厚实的口感,让人意犹未尽。
 
就如同交响乐中,上百件乐器同时演奏,但每种乐器发出的音响却是清晰可辨的,音频、音律间的相互叠加变奏后,丰富多变,给人立体的听觉享受。
 
茶汤浓和厚是一回事吗?
 
- “汤感厚”的3个因素 -
 
丨 ①高山古树,②春季采摘,③工
 
1、高山古树氨基酸含量高
 
深山幽境,茶树生长环境好,树龄悠久,树大根系发达,能够汲取土壤中较多养料,为茶叶积蓄丰富的内含物质。
 
古树茶原料的高品质茶,芽叶配比协调,内含物质本就丰富,入口层次感明显,所以能给人“茶汤厚实”的印象。
 
茶汤浓和厚是一回事吗?
 
2、春茶氨基酸含量更高,苦涩度低
 
“茶以春为贵,春贵在其时”,春茶和夏茶相比,春天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春茶的营养积累最为厚实,内含物质丰富,氨基酸含量也最高,汤质饱满
而夏茶多酚含量高于氨基酸,滋味风格呈现浓强。
 
3、制茶工艺“轻”,内质析出均匀
茶品的制作工艺对普洱茶的口感有很大影响,杀青时的时间、温度、揉捻的力度都会影响茶的口感
 
一些品质欠缺的茶,苦涩感较为明显,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让茶更好喝,采用重度揉捻提高叶片细胞破碎率;以及高温提香,掩盖口感上苦涩度;或者是杀青后不作散开晾晒,故意堆放在一起进行“制前发酵”。
 
对茶了解不多的茶友会感觉“茶汤挺浓”。但这些做法的缺点是茶叶味重却不丰富,也不耐浸泡,关键是后期转化效果不好。
 
而品质好的茶,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它本身最吸引人的饱满度、鲜爽度、品种香气等特点,在工艺上会“轻一些”,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有机物质,所以造成了高端茶的口感平稳,厚而不浓,并且耐泡的特点。
 
好茶先会品好茶,感知汤感的醇厚也是重要一课。
 
这种“厚”, 厚而不浓,更是一种气韵,是一种普洱茶集原料、工艺的高级表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品茶亦如此。把喝茶当做生活,相信你也可以从中找到真谛。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的口感 普洱茶 古树茶 小青柑 氨基酸 前发酵 茶多酚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汤的冷后浑是什么
茶汤的冷后浑是什么
如何泡出一泡色香味俱全的茶汤
如何泡出一泡色香味俱全的茶汤
造成熟茶汤色发黑的原因
造成熟茶汤色发黑的原因
空读心经千万遍 不敌一碗老茶
空读心经千万遍 不敌一碗老茶
中国茶汤到底有多少种类型
中国茶汤到底有多少种类型
泡茶汤色的重要性解读
泡茶汤色的重要性解读
岩茶茶汤为什么会发酸
岩茶茶汤为什么会发酸
冲泡的第一遍茶汤到底该喝掉还
冲泡的第一遍茶汤到底该喝掉还
茶汤发酸是茶叶出了问题吗
茶汤发酸是茶叶出了问题吗
为何不宜饮用凉掉的茶汤
为何不宜饮用凉掉的茶汤
上好武夷岩茶茶汤的标准
上好武夷岩茶茶汤的标准
茶汤洗脸有效滋润肌肤
茶汤洗脸有效滋润肌肤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