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清末民初景谷、勐腊等地的茶庄商号

时间:2023-08-30来源:《普洱茶文化大现》 作者:黄桂枢浏览:
《景谷县志》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私营茶叶加工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光绪二十八年(1902),团茶运销下关,被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成碗形茶,经昆明、昭通运到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一带销售,茶商大作广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景谷县志》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私营茶叶加工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光绪二十八年(1902),团茶运销下关,被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成碗形茶,经昆明、昭通运到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一带销售,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于是该茶畅销无余,并被誉名为沱茶。随后又以产地称为下关沱茶、云南沱茶。景谷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原产地。“景关茶”又叫“谷庄茶”,系用景谷晒青茶作原料,在下关加工,故称“景关茶”。
 
  民国时期,茶叶产业兴旺,商家渐多,民国元年(1912),景谷街人纪襄廷、纪仁寿在景谷街创办“恒丰源”茶庄,并在昆明南正街设分号经销景谷茶。民国五年(1916),景东人梁星楼在景谷街设立“同裕昌”茶庄,新平人来景谷开办“三元利”、“三合祥”茶庄,景谷人傅忠和开办“新华”茶庄。由于茶利丰厚,茶商、茶庄逐渐增多。《景谷县志》载,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景谷共有外商、座商、官商、民商开办的茶庄、茶号30多家,仅景谷街集市就有27家。民国十一年(1922),有镇沅人刘继藩的日升公茶庄。民国十四年(1925),有下关人罗炳生的德茂生茶庄;景谷人康韶音的美利康茶庄,并在昆明有分号。民国十五年(1926)开办茶庄3家,有官员禄国藩的万兴恒茶庄:昆明人钱胜强茶庄;景谷人纪利清的正利茶庄。民国十六年至十九年(1927—1930)期间,开办茶庄四家,均为新平人所开,即富昌隆茶庄、元庆昌茶庄、正义茶庄、振昌茶庄。民国二十年(1931),开办茶庄两家,有四川人雷振德的张鸿记茶庄,四川人的顺兴昌茶庄。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1932—1936)期间,有四川人的同兴和茶庄、宝生号茶庄和昆明人的永生号茶庄。民国二十六年(1937)有四家人合伙开的南华茶庄。民国三十二年(1943),有官员巍山杨荫南的怡丰茶庄。民国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1944—1946)期间,开办茶庄六家,有大理人的协丰茶庄;腾冲人李雪樵的大有庆茶庄,在下半还有分号;大理人的协利茶庄;景谷人杨茂兴等四人合伙的振兴祥茶庄;景谷人的永茂康茶庄,在昆明有分号;景谷人董大老爷的董家茶铺。民国三十六年(1947)有茶盐商号两家,在景谷威远街有普洱人高国兴的同兴号,在景谷凤山抱母井有当地人段鹤林的鹤林号。这些茶庄、商号.有官办、民办,自营、专营、合营、兼营、批发、零售,茶叶运往昆明、下关、滇西、普洱等地,生意兴隆,产销两旺。
 
  清代时,今勐腊县属思茅厅辖区,昔日的倚邦、易武、曼洒、曼砖、革登五大茶山在今勐腊县境内。清乾隆年间(1736—1795),石屏茶商便在易武开设茶庄,经营茶叶生意。据蒋铨先生调查,在曼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废墟的碑文上,就有该庙“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一月,重修于乾隆四十年(1775)”的记载。因此,曼砖茶叶生产于建庙以前。民间信奉的财神有文有武,文财神是商代忠诚的文臣比干或药王;武财神是三国蜀汉刚正的武臣关帝,故在外做生意的人,都要供奉关帝武财神。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易武有“同庆号”茶庄(抗日战争时期的庄主是刘葵光,年经营茶叶7百担),据易武一位当年帮“同庆号”挑过茶的老人说,茶叶运昆明、越南莱州,四老斤一筒,衙门税和关帝庙里的香火每担出一斤。厘金由茶号庄主缴纳。那时,仅易武街曾产茶千余担,曼腊五六百担,曼乃1200担,曼洒百十担,大路边五六百担,落水洞一二百担,易田村一二百担。光绪年间,在易武,有专门采制易武茶叶的“福元昌号”,茶庄主人是余福生,所制圆茶内飞有三种纸色,红紫、浅蓝、白色,盖朱砂红印,在红字内票上写着:“本号在易武山大街开张,福元昌拣选细嫩馨香茶叶。加重萌精工揉造,阳春净白尖……”等语。浅蓝色内飞有字:“本号易武大山开张福元昌记.专办普洱正山地道细嫩尖芽加工督造,历年已久,远近驰名,诚恐假冒,故特加此内票,以杜蒙混。主人余福生”。该茶庄后曾歇业,民国十年(1921)前后重新复业,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民国二年(1913),有“普庆号”制作易武正山茶,有橙黄色双龙图案“普庆字号商标”圆茶内飞
 
  易武街在民国十八年至十九年(1929-1930)时,制圆茶七子饼的茶号有:向纯武的“同顺祥”,亦称“中信行”、“同兴号”,加工制茶400~500担;钱正利的“宋斌号”,制茶500-600担;刘福元的“同庆号”,制茶400-500担;朱官宝的“同昌号”(抗日时期庄主为黄备武)制茶400担;刘俊川、刘商傅合股的“守兴昌”200担,许飚鹗的“庆春号”200担,吴炳元的“元泰丰”100担,高耀光的“东和祥”100担,李顺来的“迎春号”(联兴号)100担,朱瑞兰、宋斌元、许荣坤、朱玉培、余福生等五家500担,崔经义40-50担。在易武的茶号还有石屏袁谦禄的“乾利贞”,宋聘三的“宋聘号”,傅鉴珍的“大兴号”,刘子辉的“泰来祥”(抗日战争前夕的庄主是黄卫忠,年经营茶叶50-100担)。宋家“宋聘号”茶庄创建于清光绪初年。袁家“乾利贞”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民国初年,袁、宋两家联姻,茶庄合并称为“乾利贞宋聘号”,所制的圆茶印有白底墨蓝色的“乾利贞宋聘号”的“平安如意图”内票,字印在票中图案内,右方如意瓶盖下。横书“春尖”,瓶身直书二行“乾利贞宋聘号”,右边侧条幅直书“货真价实”,左边平安盒身上直书“本号在云南普洱易武山开张,拣提细嫩茶叶采造,贵客赐”(1930);以前印有自底红字图的“宋聘号普茶政府立案商标”内飞,民国十九年后的内飞则为白底墨蓝字图的“宋聘号普茶政府立案商标”内飞,除上端“商标”横书之字外,图案和说明文字与早期内票相同,年经销茶叶600担左右。
 
  易武的“同昌号”茶庄,创办于清同治七年(1868),清末停业。民国十年(1921)前后,由朱官宝重新创建,抗El战争前夕,庄主为黄备武,年经营茶叶400担,其后由黄文兴为庄主,所制圆茶中有蓝色署款为“主人黄文兴谨白”的内飞。20世纪加年代后期,“同昌号”茶庄主人为黄锦堂,圆茶内飞有蓝字、红字两种,但署款改为“同昌黄记主人谨白”。
 
  易武同庆号茶庄”,创办于清乾隆年间,所制圆茶有“云南同庆号”红色图案的“龙马商标”、内票内飞内票商标上印有文字:“本庄向在云南.久历百年字号。所制普洱督办易武正山阳春细嫩白尖,叶色金黄而厚水味红浓而芬香,出自天然,今加内票以明真伪。同庆老号启”。每块茶饼置放一椭圆形内飞。文字与大商标内票相同,只是落款为“云南同庆老号启”,多“云南”二字。民国九年(1920)以后的内票白底蓝字的“双狮旗图”,上印“商标”、“同庆字号”。内票印有文字:“启者本号向在云南易武茶山,选办普洱正山细嫩馨香茶叶,加重萌芽精工督造,发往香港销售,中外驰名,久为士商所赏鉴,近来假茶渐增仿造愈众,以致鱼目混珠,真伪莫辨,且有无耻之徒假冒小号招牌希图射利,是以本主人有鉴于此特设法维持,立革奸徒作弊,故自庚申年八月改换双狮旗图为记。贵客赐顾务请格外留心,认明图记,免被他人以伪乱真则幸甚焉。总发行云南石屏同庆号制造厂易武同庆号刘向阳谨识”。庚申年即民国九年(1920)改换商标内飞的。
 
  清光绪年间,易武茶区常住人口约10万,有村寨63个,其中56个以种茶为生,易武镇收购、加工、销售茶叶的茶庄就有17家.茶商李开基的“安乐号”茶庄,车顺来的“车顺号”茶庄,因光绪二十年(1894)敬贡“易武正山七子饼茶”而获得过云南布政史转赠御赐“瑞贡天朝”匾额。至今,车顺来茶庄后人家中还保存有一方此匾额,成了昔Et的辉煌见证。
 
  民国十年至二十三年(1921—1934)间,易武的“同兴号”茶庄,亦称同顺祥、中信行,创造于清乾隆年间,民国中期以前的茶,有“圆形牌印”圆茶内飞,直行隶书印于圆圈内,其文日:“云南普洱茶产于普洱府属之七山,日易武、日倚邦、日漫乃、日蛮松、曰攸罗、日漫腊、日漫洒,此七山惟易武所产者为最佳,其味天然清香,无需人工熏造,其性温和,不寒不热,又能消食解暑,于滋养卫生大有裨益,历来进贡之茶均易武产者也。又茶分粗细两种,粗茶即老茶也,细茶即嫩尖也。自曾祖住易武百有余年,拣采春季发生之嫩尖茶,新春正印,细白尖,并未掺杂别山所产。近有采买坝区所产之一种坝茶伪造冒充易武山茶者甚多。特列刷圆形白牌印分别真伪,勿使鱼目混珠,得购此者见可以辨,仕商赐顾请认明本号招牌,庶不致误。云南易武同兴号主人向质卿谨识”。1925年以后的后期“同兴号”向记圆茶,内票是白底蓝字中英文双象图,票头印有“同兴向质卿茶庄总售”字样,亦称“同兴向记茶庄”,其内飞内票在抗日战争前后改制此新版,并出现“同兴向庆记”内飞,民国十八年(1929)时,加工制茶400-500担。
 
  易武“同昌号”同昌黄记(青蓝色印刷),同昌记(红色印刷),不同茶标滋味不同。青蓝色印刷的“同昌黄记”茶标上印有文字:“本号经营茶业历有年,所专购正山细嫩茗芽精工揉造发行,恐有假冒,特加此内飞为记同昌黄记主人谨白”。在易武街的茶叶商号还有同泰昌、泰来祥、余文图、车顺号、安乐号等。
 
  倚邦茶山在清雍正年间,就已有石屏人迁来开发,倚邦的石屏会馆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在此之前,早有楚雄人、四川人在倚邦落户了,故还有楚雄会馆和四川会馆。光绪年间(1875-1908)。倚邦的茶号有“宋云号”,自光绪初年办到民国初年(1875—1911)止,民国十年(1921)又恢复,年制圆茶200担,销四川。“元昌号”,制作圆茶,光绪年间办。民国时已无,年制茶400-500担,销四川。宣统三年(1911),倚邦有“庆丰和”、“庆丰益”、“元昌”、“恒盛”等四个茶庄,茶叶运往昆明、下关,分销各地。民国2年(1913),又新增加“园信公”茶庄、“惠民茶庄”、“升义祥”、“鸣昌号”等茶号,这时的茶叶。运销越南莱州。“李宝云茶号”,从民国初年到民国十年(1911—1921),年制茶200担。“陈会明茶号”,民国十年到民国二十年(1921——1931),年制茶80担,销越南莱州。“崔梅祥茶号”民国十年(1921)开始,年制茶80担。“盛裕祥茶号”、“杨聘号”茶庄,所各制茶80担。民国初年开业的“杨聘号”所制的“杨聘圆茶”,饼身较小,每饼有立式内飞,白底红字印文:“本号开设倚邦大街,拣提透心净细尖茶,发客贵商光顾者,请认明内票为记杨聘号”。另有“杨斌铨茶号”、“宋耀光茶号”,年各制茶60担,“施友清茶号”、“宋贤生茶号”,年各制茶50担。“陈绍先茶号”,年制茶40担。倚邦在上世纪30年代还有“鸿昌号茶庄”,后来为避战祸,转移到泰国,在曼谷设立“鸿泰昌号”,代理销售倚邦易武圆茶。据当年茶商刘俊川回忆,民国初年(1912),易武茶叶产量有四五千担(每担150老斤),销越南莱州出香港,为七子饼茶老茶思茅制紧茶,钱正利家“宋斌号”还制过方压茶,民国三十四年到三十六年(1945—1947)销泰国密赛,产量已降到1000多担。倚邦、曼砖、攸乐茶叶都集中易武加工。
 
  曼洒茶山,清代时已有外籍石屏人进山开发。茶业在民国七年(1918)时最旺,茶号最初有陈家和杨家,后来冯家、李家、高家等纷纷设立茶号,最多的生产100担。曼腊有陈世元家的陈云号,李当寿家的同顺号,高家星家的德顺祥。“陈云号”最大。有马5把(每把马5匹),牛10把(每把牛10头),茶叶直接驮到越南莱州销售,所制的圆茶有蓝色双圈十角形花纹内飞,圈内印有“陈云资印”四字,内票为直书六行蓝字,上端横书“陈云号”。民国时期,在曼洒街,有万顺昌和张秀书两家茶号。在曼黑乡曼洒东南大路边有胡发兴、胡小川、胡金城、罗士元、朱世口、段平生和大漆树的李开元、杨家明等茶号。曼乃乡紧接老挝,是出口茶叶必经之路,过去在老街有何福宝、杨守顺,新寨有余国宝,旧庙有胡士等茶号。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云南普洱茶  晒青毛茶  倚邦茶山  易武正山  易武茶山  下关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科普:普洱茶产区之西双版纳勐
科普:普洱茶产区之西双版纳勐
普洱古树茶产地之勐腊
普洱古树茶产地之勐腊
勐腊茶区普洱茶产地细分
勐腊茶区普洱茶产地细分
勐海率先春茶开采行动 勐腊临
勐海率先春茶开采行动 勐腊临
详解云南勐腊瑶区铜箐河普洱茶
详解云南勐腊瑶区铜箐河普洱茶
茶对几种常见疾病的有效疗法
茶对几种常见疾病的有效疗法
岁月芳华 一定不错过你的那杯
岁月芳华 一定不错过你的那杯
好茶 一杯足以醉人
好茶 一杯足以醉人
谈谈存茶这些事儿
谈谈存茶这些事儿
普洱茶做成紧压茶的原因
普洱茶做成紧压茶的原因
以一盏茶为你践行
以一盏茶为你践行
茶好喝就行 不必刻意去懂
茶好喝就行 不必刻意去懂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