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不同
中国先民喝茶的起缘可以追溯到汉代,有关茶具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之于西汉王褒的《僮约》,其中有“烹茶尽具”的文字。长沙西汉马王堆墓出土的贮茶器具“贯筒”,也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茶才真正以文化面貌出现。虽然出现的时间很长,但在唐代以前,先民们喝茶也只不过是将鲜叶投入水中做羹饮,用饭碗、酒爵之类的器皿代用即可,对于茶具并不讲究。
自唐代开始,随着农业的发展,江南地区茶叶种植面积扩大,茶叶产量大幅度提高,茶叶消费也与日俱增。茶叶消费推动了茶器的生产和发展,并出现了专用茶器。如湖南出土一件长沙窑唐代青釉瓷碗,碗内底有一“茶”字,陕西西安出土青釉瓷壶,上有“老寻家茶社瓶七月一日买”,茶具的设置因茶事的兴盛而日渐完善。
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但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见到过的。这些器具陆羽曾在《茶经·四之器》中作了详尽记述,其中包括了风炉、笤、炭挝、竹夹、纸囊、碾、罗合等整套共28件茶具。除此之外,唐代封演编撰的小说集《封氏闻见记》也曾描述道:“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证明唐代都市多有茶肆,可见唐代饮茶的兴盛之况。
禁酒令和《茶经》促进了饮茶风尚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大胆开放,人民生活富裕充足,这些都给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并将其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
当时,唐统一全国后国力强盛,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茶树种植面积大增,茶叶产量大幅度提高,政府因此将茶作为征税对象,还在顾渚设立贡茶院,专门派人加工贡茶。而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大大加强了南北贸易,茶叶生产与贸易消费大大增加。政府“禁酒令”的实施使酒的价格变得昂贵,人们转而以茶代酒,促进了饮茶风尚的传播。
并且茶事过程要表现中庸之道,因此茶道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为此文人逸士、僧侣道人皆喜欢饮茶,并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融入其中。著名文学家陆龟蒙喜爱品茶,隐居甫里时,每年收取新茶做租税用以品鉴,还因此编写出《品第书》。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茶道大行于世,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