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蒸青团茶制法工艺的历史

时间:2023-09-06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浏览: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后,派军戍边,并让中原、江南大批民户到边地屯垦,分为军屯、民屯、商屯三种,随大批外来移民的迁入,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蒸青团茶制法。 明万历年未年,谢肇淛(公元1567~1624年),在《滇略》记载:滇苦无茗,非其地不产也,土人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后,派军戍边,并让中原、江南大批民户到边地屯垦,分为"军屯"、"民屯"、"商屯"三种,随大批外来移民的迁入,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蒸青团茶制法。
明万历年未年,谢肇淛(公元1567~1624年),在《滇略》记载:"滇苦无茗,非其地不产也,土人不得采取制造之方,即成而不知烹瀹之节,犹无茗也。昆明之太华,其雷声初动者,色香不下松萝,但揉不匀细耳。点苍感通寺之产过之,值亦不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这是"普茶"一词最早出现在文字记载中。
从"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这短短八个字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明万历年间,"普茶"作为一种商品,已广为流通,被当时云南各阶层所普遍接受,已经是一种畅销商品。
"蒸而成团"四字则指出了当时普洱的加工形式有所改进,已由唐朝时期的"散收,无采制法"演变成了将鲜叶蒸揉后制为团茶形式,但制茶技术有缺陷,被当时中原人士认为是"不得采取制造之方"、"差胜饮水耳"。
其后,方以智于明朝未年撰稿的《物理小识》(公元1664年)载:"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此处已明确提出"普洱茶"之名,并指出普洱茶在当时已远销"西番",制法为"蒸之成团",而此时距清朝设普洱府尚有百年。
参考《普洱建置历史沿革》:"古普洱地方至元朝未独立设府也无"普洱"地名。到明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起用"普耳"为名。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改称"普洱";又据明:李元阳撰万历《云南通志》(公元1574年)卷十六"贡象道路"载:"由景东历赭乐甸行一日至镇源府,又行二日始达车里军民宣慰使司之界,行二日车里之普耳,此处产茶。一山耸秀,名为光山。有车里一头目居之。",而乾隆年间赵学敏所撰《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765年)一书亦载:云南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
至此可知,"普洱茶"得名之初是以地得名,其名随地名更替,当时的普洱茶应是指车里军民宣慰使司(驻今景洪县景洪,辖地较今西双版纳略阔)辖地普洱(今普洱县)所产之茶。且由车里军民宣慰使司派遣一头目加以管理,远销西蕃等地,制法参考了中原传入的较先进的蒸青团茶制法,已有所改进,但技术有待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西双版纳  普洱府  普洱茶  普洱山  普洱  历史  团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七子饼茶的历史渊源包装规格的
七子饼茶的历史渊源包装规格的
日本茶道里千家拜访福建探寻中
日本茶道里千家拜访福建探寻中
凤凰单丛茶的辉煌历史
凤凰单丛茶的辉煌历史
关于普洱茶历史起源你想知道的
关于普洱茶历史起源你想知道的
历史上最早的茶你知道吗
历史上最早的茶你知道吗
历史上茶人辈出的省份却很少被
历史上茶人辈出的省份却很少被
一个有2000年产茶历史大省有哪
一个有2000年产茶历史大省有哪
正因为历史上这位皇帝我们今天
正因为历史上这位皇帝我们今天
陆羽与《茶经》人类历史上关于
陆羽与《茶经》人类历史上关于
中国茶的起源及饮茶文化历史介
中国茶的起源及饮茶文化历史介
中国古代饮茶与茶文化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饮茶与茶文化历史发展
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老茶你收藏了
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老茶你收藏了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